【新聞自由】「海外香港傳媒專業人員協會」在英成立 冀繼續關注新聞自由及監察港府

0:00 / 0:00

香港新聞自由空間日漸收窄,在英國有港人成立新的傳媒組織,希望聯合海外的傳媒工作者,繼續關注新聞自由及監察港府。並與國際傳媒組織合作,為身在海外的香港記者提供培訓,協助他們在海外重投傳媒工作。

由幾位香港資深傳媒人牽頭的 「海外香港傳媒專業人員協會」(傳協)周一(31日)在英國倫敦正式成立,創辦人包括香港時事評論員練乙錚、港台英文台《脈搏》前主持韋安仕(Steve Vines)、詩人及英國「華人工黨」創辦人吳呂南,以及前記者王俊彥。

傳協5名董事之一、前香港有線電視財經台台長顏寶剛接受本台訪問指,「傳協」與記協(香港記者協會)在性質上有分別,「傳協」希望集結海外傳媒人的聲音,公開地支持香港的新聞自由。

顏寶剛說:記協是工會的性質,都是在香港隸屬IFJ(國際記者聯盟),我們是會員性質,分別是明顯的,因為大家知道記協現在在香港受到不同的政治壓力,最新的「香港言論自由報告」都不能發出,這方面我們是關注的,我們希望可以有另一把聲音,在海外關注香港受壓迫的資訊及新聞自由,希望透過在海外自由的身份,可以較公開支持香港的新聞自由資訊。

《國安法》壓境下香港紅線處處 身處海外都不能置身事外

《港區國安法》在香港實施後,多個民間組織解散,公民社會瓦解,外界關注在這個政治敏感的時勢高調成立海外組織,都會被指觸犯法律。顏寶剛形容,香港紅線處處,無論在海外或香港都不能置身事外。不過他強調「傳協」不是政治組織,只是關注言論及新聞自由的團體,並按照法律辦事。

顏寶剛說:因為《國安法》都是在全世界執法的法律,這條法律很難去界定紅線在哪裡,但我們組織的目標不是甚麼政治組織,而是關注言論及新聞自由的一個團體,希望聯合海外的港人支持香港繼續工作的新聞工作者,所以不存在是否違反法律,我們都是執行,根據香港《基本法》之下言論自由保障的原則做事。

業界憂加入組織構成安全問題 傳協:有信心保障會員私隱

顏寶剛說,傳協正式成立不足兩天,目前未統計到會員人數,除了現職傳媒人外,傳協也歡迎曾在業界工作的人加入。他又稱至今收到不少查詢,明白業界擔心加入會員後個人資料安全,傳協已聯絡相關組織作安全檢視,有信心保障會員私隱。

顏寶剛說:我們已經夥拍一間(組織)在媒體及民間社會,在保險資訊自由很有經驗的NGO(非政府組織)做我們的合作夥伴,但他們有敏感性及數據保護要求,我不能夠公開他們的名字,但是很多新聞機構及組織都與他們合作去保障資訊,而我們本身處理這些資料的時候,都是用最高原則去保險私隱,所以會員加入我們就不需要擔心他們的會員身份外洩,我們都會確保他們的資料保密。

陳朗昇:與記協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暫未有合作計劃

外界關注,這個海外組織與香港記者協會角色會否重疊?目前身在英國深造的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周二(1日)接受本台訪問指,傳協及記協的角色及定位不同,加上兩者身在不同的司法管轄區,目前合作的機會不大。

陳朗昇說:我們完全沒有,與這個組織沒有任何關係。記協都會繼續協助香港的記者,主要都是服務在香港工作的記者,我們之間的工作沒有甚麼重疊,現階段暫時都沒有合作計劃,當然如果他們是幫到離開了香港的新聞工作者工作的話,我個人來說都是欣喜而見的。

「傳協」辦成立典禮 多個國際傳媒組織關注香港情況

「傳協」周一在倫敦舉辦了成立典禮,多個國際傳媒組織都有代表出席,包括英國全國記者聯盟(National Union of Journalists)主席維卡里(Pierre Vicary)、無國界記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英國行動幹事摩爾絲(Azzura Moores)、國際記者聯盟前主席布梅拉(Jim Boumelha)。

海外香港傳媒專業人員協會舉行正式成立典禮,多個國際傳媒組織的代表也有出席記者會。(本台資料圖片)
海外香港傳媒專業人員協會舉行正式成立典禮,多個國際傳媒組織的代表也有出席記者會。(本台資料圖片)

他們在會上表達了對香港新聞自由的憂慮,其中,外媒報道引述無國界記者英國行動幹事摩爾絲(Azzura Moores)說,香港在新聞自由指數的排名,由2002年的18位跌至今年的148位,情況令人特別關注。她說《港區國安法》在過去兩年,被用來控告最少23名新聞自由捍衛者,包括《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及6名高層、兩個媒體創辦人、網台主持等等,5家網媒亦中止運作。

「傳協」另一名董事、前香港電台節目主持人韋安仕(Steve Vines)在會上表示,「傳協」獲得國際記者組織資助,將會研究有多少香港記者移居海外,生活狀況如何。顏寶剛就提到,協會希望和國際傳媒組織一同提供包括工作語言上的培訓,幫助香港記者在外國就職傳媒工作。

記者:董舒悅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