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自由連續第9年全球包尾 分析:中共數位監控技術遠超其他國家

0:00 / 0:00

美國非營利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發表最新一份《2023年網絡自由》(Freedom on the Net)報告,顯示中國的網絡自由度連續第9年全球「包尾」;報告認為中共透過人工智慧強化極權統治。分析指,中共的數位監控技術已遠超其他國家,但如果當局持續靠數位極權「割韭菜」,或會引起民眾反彈。

「自由之家」周三(4日)公布《2023年網絡自由》報告,在全球70個國家中,中國的網絡自由度連續第9年墊底,在滿分100分的評分中,只獲得9分,被評為「不自由」(not free);台灣則拿到了78分,位居全球第6名、亞太地區第1名,被評為「自由」(free)。

報告顯示,全球網絡自由度最高的國家是冰島(94分),其次分別是愛沙尼亞(93分)、加拿大(88分)、哥斯達黎加(85分)、英國(79分)、台灣(78分)、德國(77分)和日本(77分)。而網絡自由度最低的5個國家,依次為中國(9分)、緬甸(10分)、伊朗(11分)、古巴(20分)、俄羅斯(21分)。

報告:中共透過人工智慧強化極權統治

今次是「自由之家」連續第13年發表網絡自由報告,今年的報告聚焦威權政府透過人工智慧(AI),進行數位威權統治的問題。報告提到,中國政府大量投資人工智慧產業以確保相關公司為威權統治服務。「自由之家」科技與民主事務研究主任芬克(Allie Funk)在周三的報告發布會上表示,中國政府的努力看來已經有成效。

芬克說:中國政府要求各公司的產品不准使用ChatGPT,而中國的人工智慧系統被要求需要遵守中國共產黨的價值,像是(由百度推出的)聊天機器人「文心一言」就不會回應敏感的政治問題,例如「六四」天安門事件。

報告也指出,除了使用新興的人工智慧,中國也持續採取傳統的網絡壓迫手段,執行數位威權,像是起訴在網上表達異見的民眾,以及封鎖政治和宗教言論相關的網站。報告又以著名的公民活動家、網絡部落客許志永在今年4月被以「煽動罪」判處14年徒刑為例,指出許多中國異議人士因為在網路上發表不同於中國政府的觀點而被監禁。

分析:中國數位監控技術遠超其他國家

中國網絡研究者周曙光周四(5日)向本台分析,指報告證實了多年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質疑,就是中國利用數據工具鞏固極權統治,他又相信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領先其他國家,能夠全方位進行社會監控。

周曙光說:中國已經在人工智能方面超過其他國家很多,譬如說對於人的體態識別、對於學生、教學場景的姿態分析,這種動作行為的識別是遙遙領先的,甚至我的車箱都有安裝一個沒有聯網功能、來自中國海康威視的小型行車紀錄儀,能夠準確識別路邊的速度限制,這個工具很厲害,能極大減少統治者對被統治者的成本。

中共靠數位極權「割韭菜」 或引起民眾反彈

對於未來中共會否進一步強化數位極權?周曙光認為,中共這種「割韭菜」方式遲早引起反彈。

周曙光說:但是我覺得,由於這種數位極權、一黨專政,它是不可持續的,所以我相信它(中共)遲早會因為賺不到錢,沒人跟它做生意,或者是耗盡所有資源,它找不到新鮮的「韭菜」來為它續命的話,這個政權還是會面臨資源匱乏的危機,最後人民還是會起來反抗它。

報告指出,雖然中國政府的數位審查越來越具壓迫性,但中國人仍展現十足的民主韌性,例如去年11月,中國民眾勇敢地透過「白紙運動」對威權政府提出質疑,最後也促使政府罕見地改變政策。

記者:董舒悅 責編:溫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