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早前報道過,河南省一名信訪辦主任因遭受無理解僱,投入上訪行列,相反,四川省成都市一名訪民,三年前卻在機緣巧合之下,變身成為"信訪調解室主任",雖然角色轉移,不過,只是短短4個月,他又回復訪民的身份。(高鋒 向他了解過原因)
李華成身份逆轉的故事,要由9年前說起。當時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當局,徵用他的承包地,修建高爾夫球場,但雙方未能達成賠償協議,後來當局涉嫌違例佔地,涉及面積數千呎的民房,另外有數以百計樹木被砍伐。
自此上訪成為李華成生活一部分,由區政府、市政府、省政府,以至上京,連他自己都話,忘了到底上訪了多少次。後來有人告訴李華成,當局視他為研究對象。
沒多久,青羊區信訪局的官員就約見他,原來是邀請他出任"信訪調解室主任"。 李華成初時拒絕,經對方一再游說才答應。當時信訪局對外解釋,他們請李華成,是覺得他熟悉土地政策、善於講道理,上訪的經歷也使他了解訪民心態。李華成還記得,信訪局領導要求他,要和訪民講道理,勸訪民盡量走司法程序,以及解釋,信訪局也有他們的困難。
李華成:每個星期二的上午是區政府相關領導、區長、區委書記及部門領導,接待訪民的接待日,就讓我到場,接待訪民。訪民喜歡聽我的,就是依法上訪,還有一個,有些訪民反映問題不明確,我跟他們講,要明確說明問題。長時間勸過無數次,勸過好幾次,我才同意作這個工作。每個月只有四個星期二,那就等於8百元的工資聘請我,中午是一頓免費午費。
所謂"久病成醫",多年來頻密上訪,使得李華成具備相對豐富的法律知識。當年10月,他正式成為建制一份子。
李華成:做了一段時間下來,領導跟我商議,就說你做得好,年終獎20萬。
他如何看待自己的雙重身份呢?
李華成:說好聽一點,要站在中間人的角度才能做好工作,但是更多方面,我是站在訪民角度來談這問題,因為我本身就是個訪民。比如說有些訪民,他的訴求於法、於理、於情不好通過的,那我就必須站在中間的角度。否則,更多的是同情訪民,因為訪民的辛酸苦辣,我很清楚。 但實行起來,又是另一回事。
李華成:有些訪民說,你是叛徒。我既不出賣訪民,我不危害社會,也不危害你們的合法權益。我問心無愧的,我全部告訴他們。他們有個別的,沒有正確的認識。我也不會埋怨他們的,我很理解他們。
原本以為工資是信訪局發放,但後來才知道,這筆錢另有來源。
李華成:官方一個領導就告訴我,其實你的(工資)是維穩經費。我當時矇了。頭都要炸了。因為我真的是想,為著社會做出一點貢獻,為著社會做好事。你說按照維穩的方式對我處理,我肯定在思想上,各方面都無法接受。
不過真正使他下決心辭職的,是挫敗感。
李華成:因為信訪是政府相關部門解決問題搭建的一個平台而已,但是遇到一些訴求,它們都會推諉。訴求高了,不好解決,但是訴求很低,也不解決。
當了4個月"信訪調解室主任"後,李華成不再像以前那樣,相信上訪的作用,但他說,不後悔當初的決定,因為整個過程,讓他學到很多。
李華成:目前在中國的信訪問題上,不管它是信訪條例好,信訪立法也好,如果信訪最關鍵的法律條款,不科學立法,不切合實際,那麼訪民最後是沒有歸屬的。
他離職後選擇務農生活,但同時也恢復訪民的身份,至今仍繼續為維權奔走。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