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重奪阿富汗政權,目前難題是要爭取國際承認,代表北約的西方大國雖然撤兵,但未等於承認塔利班政權,美國總統拜登在美國廣播公司(ABC)專訪中表示,塔利班必須決定是否要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又說他不認為該組織已經改變了其基本信念。
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周三(18日)為塔利班政權可能獲得國際承認,率先列出了5個先決條件,包括允許那些因為害怕而想離開這個國家的阿富汗人離開;必須具體地確保恐怖主義不會在阿富汗找到庇護所;須允許人道主義援助抵達阿富汗領土;塔利班需要尊重權利,尤其是婦女的權利;塔利班必須組建一個過渡政府。
目前而言,最積極推銷塔利班政權的只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注意到有些人對阿富汗塔利班不信任,強調世界上無事物是一成不變。華春瑩形容這是阿富汗人民的意願和選擇,現在「停止了戰爭實現和平,既是3000多萬阿富汗人民的一致心聲,也是國際社會和地區國家的共同期盼」。但外交部長王毅表示,美國撤軍又留下新的難題,還有爆發內戰風險,和平重建的進程難以一帆風順。
如果阿富汗真像華春瑩所說的那樣,塔利班掌權是3000多萬該國人民一致心聲,那就怎會有王毅所指的「內戰」,兩人分別借機否定美國植入西方民主制度,這是否等於西方民主就不是普世價值。
拜登政府因為阿富汗亂局而備受責難,歐盟領袖都保持距離,甚至連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兼「外長」博雷利(Josep Borrell)都落井下石說,阿富汗首都的陷落和塔利班的捲土重來是災難和噩夢,暴露了情報和跨大西洋合作的失敗。這所謂「跨大西洋合作的失敗」,歐洲不就是一份子嗎?
如今拜登受盡責難,卻被逼得斬釘截鐵回應捍衛台灣的原則問題,這對中國是好事還是壞事?
主持:鍾劍華、曹嘉超
(以上評論純屬主持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