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美朝峰會後,外界反應兩極;支持特朗普者認為成就非凡,甚至有兩位挪威國會議員,提名特朗普角逐明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然而,美國國內傳媒大多看淡峰會結果。左翼傳媒更猛烈批評,指一紙沒有實質內容的聯合聲名,只是空口說白話,沒有實際意義,也比不上特朗普早前廢棄的美伊多國協議。
的確,目前美朝雙方只簽了「意向書」,實際上如何執行 ? 會不會執行? 全部都是未知數。要公道評價,去核協定的談判,絕對不會是一次會面就可達成。如當年各國和伊朗談判,花了多月才能有一紙協議產生。
因此,期望一次會面可以解決問題,根本就是雞蛋裡挑骨頭。當然,特朗普的支持者把成就吹得太大,也是自找麻煩,萬一出現變數,對特朗普的聲譽也將有毀滅性影響。
然而,左翼不願意承認的關鍵,就是先發制人,出兵動武的威力。先發制人、出兵,從來不是左翼支持的選項。左翼只能靠經濟壓力與制裁,沒有任何創新。而如何利用制裁去令朝韓退讓、廢核? 則最終要和朝鮮(北韓)談判。
這次峰會最大成就,筆者認為,是美國踢開北京、莫斯科等中間人,直接與朝鮮(北韓)談判。這些中間人,不但無助於談判,更藉假談判、真搗亂敲詐勒索。因此美朝直接會談,就是今次峰會最大成就。 有反對者就說,一對一談判「抬舉」了獨裁者,那麼普京、習近平和金正恩,三人的分別是甚麼呢?
(以上評論純屬主持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