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救国”也是条救国途径? 接受北京审查美作家辩解

美国作家何伟(Peter Hessler)撰文表示,为了在中国大陆出版著作而接受审查,不见得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要将更多没有被删减的观点让中国人知道。他期待媒体报导此议题时可以更持平。

国际笔会美国中心5月发表报告“审查和良心:外国作家与中国审查的挑战”,并在美国图书博览会期间举行相关的抗议活动。纽约时报近年也多次报导大陆审查出版的议题。何伟引述另一位美国作家梅英东(Michael Meyer)的看法认为,外媒总是关注哪些内容被删,而不是哪些内容得以保留,并且过分强调这些作者的财务动机,说他们为了卖书而接受审查。梅英东的“消失的老北京”中文版总共删不到一页,但他说全书仍对北京的拆迁开发持高度批判态度。

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Ezra F. Vogel)也表示,纽约时报报导他在中国大陆出版“邓小平传”并接受审查的方式,对他像是“突如其来的袭击”。对于国际笔会和纽约时报的报导,曾担任记者的何伟6月11日在中参馆(ChinaFile)网站上发表看法回应,该文章的中文翻译周四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刊出。

何伟曾在中国大陆出版“寻路中国”和“江城”两书,并接受因政治需要做的改动。但他说,另一本作品“甲骨文”因为接受删减会根本改变内涵,所以他拒绝接受。这些书的完整版都已在台湾出版。

何伟强调,某些被审查的书籍仍旧可以负责任地在中国大陆出版,但其他书就不行。“我想,我算是『接受了审查』的作家,但我认为在中国出书有更正面的意义:我坚信教育和传播讯息的重要性。”他说,台湾版通常比大陆版贵7倍,使用正体字和直排排版和中国大陆读者习惯不同,加上销售的限制,若要接触广大的大陆读者,仍需在中国大陆出版。

何伟表示,大陆的政治气氛已经越来越压抑,他了解许多外国记者都受到大陆当局的骚扰,“纽约时报的遭遇尤甚”。他提醒北京,这样的政治气氛会造成美国媒体报导偏颇的风险。有一种论调认为,如果允许自己的作品被审查和修改,就是在支持一个囚禁作家和异议人士的政权。何伟说,照此逻辑,各国与大陆的学术交流都该停止,结果就像当年美国对待古巴。而美国正在改变对古巴的政策。(责编:胡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