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的蓝天,低垂的白云,随风飘扬的经幡,和漫山遍野的格桑花,这里是5月的青藏高原。
今年5月23日,是中国政府口中的“和平解放西藏”七十年纪念日。但在这祥和的表象背后,是游客们不易察觉的西藏文化危机。
“从阿坝的草原县,又进入阿坝州的首府马尔康;再从马尔康,沿着大小金川、大渡河沿岸下来,(中间剪断)大渡河沿岸的所有藏人基本上已经不会说藏语,完全已经汉化了。(中间剪断)所以,就对这个民族的未来充满着忧虑。”
“目前西藏的情况来看,在保护自己的语言方面遇到非常大的一个困难。(中间剪断)因为在每个学校里面,除了藏语课之外,其他的教学语言都是用汉文来进行。”
贡嘎扎西提到的藏区学校的情况,在中国政府的政策中被称为“双语教学”。在很多藏族人看来,这种政策实际是以汉语取代藏语。现在藏区不但中学以汉语教学为主,连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学也在使用汉语。
在西藏,与语言危机同在的还有宗教危机。
1959年藏传佛教精神领袖十四世达赖喇嘛被迫流亡印度后,藏区的藏传佛教就失去了重要的精神支点。
“每个家庭里都有达赖喇嘛尊者的照片,但中国政府不让他们拜达赖喇嘛。谁要是拜他,就会被抓起来,很多藏族人因此被抓起来,进学习班。”
近几年,中国政府不断力推“藏传佛教中国化”。2020年8月举行的中共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会议上,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首次把藏传佛教中国化写入了中国政府的治藏方略。
“藏传佛教中国化,主要就是他认为藏传佛教的主要思想必须要和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结合起来。”
西藏文化面临的危机,在不少藏人看来,是源自1951年中国军队正式进驻藏区。
1951年5月23日,西藏噶厦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十七条协议”) 。中国政府对外宣称“西藏和平解放”。
虽然协议上写明,西藏实行区域民族自治,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但1955年之后,中国政府对西藏以及四川、青海、云南、甘肃四省的藏区实行“民主改革”,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进行宗教制度改革,包括摧毁藏传佛教的寺庙。
1956年4月,四川省甘孜地区解放军动用了飞机轰炸寺庙,将几百年的寺庙夷为平地。
“在文革的时候,在西藏各个地方,尤其是在拉萨地区,破坏了以大昭寺为代表的很多寺庙。”
19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胡耀邦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期间,中国政府对西藏的压制政策有所放松。
“它实施了一个所谓的‘呼吸政策’,减了农民的税,重视一点少数民族的语言,藏民的语言。”
在此期间,中国政府还支持开办了西藏佛学院。但藏民族的春天并没有持续多久。藏人在拉萨和平示威引起的警民冲突从1987年延伸到1989年,时任西藏党委总书记胡锦涛,启用了西藏历史上的首次戒严措施。中国政府对西藏的政策随之发生重大转变,藏传佛教进一步受到中国政府的控制。
1995年,达赖喇嘛认定,根敦确吉尼玛,为班禅喇嘛转世灵童,三天后这名男童及其家人却被中国政府带走,至今失踪已经26年。
藏传佛教的寺庙持续受到破坏。以珍贵历史佛像为代表的西藏文物被大量运往中国内地。2000年的数据表明,仅运往北京附近的西藏珍贵金属佛像就多达600吨。
面对长期的宗教压迫,藏人进行了惨烈的抗争。2008年全藏范围内出现了对中国政府的抗议示威,并在拉萨等地发生了警民对峙。中国政府为此加强了对西藏的驻军。
在愤懑与无助中,从2009年开始,西藏出现连环自焚事件,到2017年底为止,超过150名僧尼或普通农牧民相继点燃肉身,抗议中国政府的宗教压迫和专制统治。
但反抗导致进一步的压迫。近年来,西藏地区政府又投入巨资建设名为“雪亮工程”的监控网络,寺庙是其监控的重点场所。
种种现象表明,民族语言和宗教对藏族的重要性,似乎并不在中国政府的视野里。
加拿大人类学家韦德·戴维斯曾深入藏区,拍摄了一部以藏传佛教为主题的纪录片《作为心灵科学的佛教》 。他在分析世界诸多受到威胁的非主流文化和宗教时,提出警告说:“人类社会的模式不是绝对的。世界上每褪去一个景色,每消失一种文化,都在缩小我们生存的空间。”
中国政府在过去的七十年中,曾给予藏区不少优惠政策。布达拉宫先后两次大修,中央政府投入了近三亿元人民币。
虽然有中央政府的大把撒钱,藏人的感受却是,那座没有达赖喇嘛的布达拉宫空空荡荡。 人口99%笃信佛教的藏族,当面临宗教压迫时,无法感到真正的幸福。
“因为这些地方有独特的语言、宗教和文化,如果他们认同自己的这些身份,在中共的逻辑里,就会产生分离主义、分裂主义。”
虽然藏族文化在中国面临无穷无尽的禁锢,但它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自由伸展。
藏传佛教曾深刻影响了二战后美国的文学运动“垮掉的一代”。其中标榜“自由”的代表人物凯鲁亚克,他的作品《在路上》和《达摩流浪者》都深受密宗对人类精神分析的启发。
“西藏佛教里主要强调的基本观点是这么一句话,你就算不能够利他人,也不要害他人。”
藏传佛教早在20世纪初就进入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如今在世界范围内,伦敦、巴黎、东京、罗马、西雅图等地标性城市都建立了国际藏学中心。
与此同时,海内外的藏人社区也在采取多种措施来保留和弘扬藏族文化。
2009年起,在海外藏人组织“自由西藏学生运动”的带动下,海内外藏人社区兴起了“白色星期三”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在每个星期三,藏族人会身穿民族传统服饰,只吃藏族食物,只说藏语,以此表征自己的文化身份。“对藏族人来说,星期三是很重要的一个日子,因为达赖喇嘛出生在这天,所以我们把这天当作特别的日子来庆祝。”
这一非暴力运动正在吸引世界的关注,美国、印度和欧洲的一些国家不断有人加入。
在过去的七十年中,虽然藏族文化饱经沧桑,众多的藏族民众也被迫离开给他们精神力量的雪域高原和布达拉宫,但这个深邃而朴素的非暴力文化,却因为逼迫而散落全球,形成遍地开花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