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自由:雷洋的死绝非意外?

微自由:雷洋的死绝非意外?

听众朋友,中国的互联网受到官方严密的监视和封锁,人们想要自由地表达与政府不同的观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由亚洲电台《微自由》栏目每星期为您总结中国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和敏感微博,跟踪中国网友通过网络突破官方言论封锁的最新情况。下面请听自由亚洲电台小安为您主持的《微自由》栏目。

大家好。欢迎关注美国自由亚洲电台的《微自由》栏目。我是小安。《微自由》栏目带您去看一看中国网络上什么话题比较敏感,特别是那些官方不愿意网友说的事情,不让表达的观点。

这几天,中国网络上最引人注目的焦点莫过于北京市昌平区男子雷洋突然死亡事件。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5月9日发布信息说,5月7号晚,雷洋在昌平区一家足疗店嫖娼,被警方抓获。因雷洋企图逃跑,警方对他采取强制约束措施。雷洋突然“身体不适”,被警方送医抢救无效死亡。警方的说法引起网友的强烈质疑,事件引起公众对警察暴力执法现象的关注。

新浪微博帐号“清华孙立平”:雷洋事件说明:1、事件本身最后的结论有待于权威机构的结论,但社会反响已经超出了事件本身;2、有人说社会反响反映出国人对安全感的焦虑。更确切地说,反映出的是对权利不断被侵犯的焦虑;3、权利被侵犯的原因是公权力越来越任性并频繁使用暴力;4、粗暴使用强力的边界已现,但愿警觉变成对法治的呼唤。

中国人在被捕过程、被监禁期间、或与警察打交道时离奇死亡的事件不是第一次发生。雷洋29岁,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在北京有不错的工作,去世时女儿出生刚刚两周。雷洋案发生之后,警方的说法前后不一致,雷洋家属又发现雷洋尸体多处有伤,因此很多网友呼唤真相。

天涯论坛上有一篇文章题为《雷洋尸检报告未出,但问题已显现》。该文作者“ybb101101”分析了中国网民为什么对这一事件格外关注的原因。这篇文章说,网民在雷洋这位主人公事件身上,感觉到了自己的人身安全、人身权利、个人隐私受到了威胁……作为警方的应急处置明显出现偏差,警员有钓鱼执法、暴力执法的嫌疑。虽然本人不希望看到钓鱼执法、暴力执法的结果,但公众有这个担心:下一个我会不会变成雷洋。

虽然星期二百度和新浪网上还可以用“雷洋”两个字做关键字搜索,没有完全被禁止搜索,但很多网友发帖抱怨,一些有关雷洋案子的报道和评论被删除、或者不能转发。

财新网5月17号报道说,雷洋家属向北京检察机关控诉办理雷洋的警察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滥用职权等多项罪名。但该文章已很快被删,点击网络连接无法打开。

雷洋的代理律师之一陈有西在新浪微博上转发了财新网的这一报道截图。美国推特网上有网友转发陈有西这一微博,但是新浪上却有网友抱怨,不能转发陈有西这一微博。

新浪微博用户“王冉”:为什么这条陈律师的微博不能转发?我们持续关注雷洋案,是因为这个国家发生了太多打着执法名义的野蛮兽行。不把公权力关进笼子,公权力一定不会安于做一枚安静的美男,它只会肆虐。

新浪微博用户“杨锦麟”转发了雷洋家属向司法机关提交的要求警方就雷洋死亡事件刑事立案的报案书,点击链接无法打开,来自微信平台的页面信息说,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这说明这些资料在微信平台上也被封锁。新浪网相关报道和天涯网上网友转发的报案书也都无法打开。

与此同时,微博微信上被删除的还有雷洋的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就雷洋死亡事件发表的多封声明。其中部分校友表示,我们遗憾地发现,虽然自2003年孙志刚案后,新的胡温政府及时废除了收容条例、人们免除了因为缺乏暂住证而可能被随时收容的恐惧,虽然2013年习近平主席主导废除了劳教制度、人民免除了未经审判即可由公安机关强制剥夺人身自由多至两年的恐惧,虽然法院审判向更独立、更公开、更公正的方向加速改革,但是,警方任意侵害人身权利的普遍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遏止,在公民遭遇拆迁、儿童被拐卖等大量日常不法伤害的时候,也难以得到警方对公民人身安全的充分保障,公安机关与公民的关系极不正常。

这些校友认为,雷洋的死绝非意外,而是一场系统性的悲剧。他们呼吁司法机关对雷洋死因进行独立公正的调查。

好的,这期《微自由》栏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关注。主持人小安和大家说再见,我们以后节目再会。

(记者:小安 责编: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