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视频:我的歌 回西藏的路

(Photo: RFA)

一把藏琴札聂,吟唱着离散的身世,两位藏族歌手在异乡相遇,曲调里有着相同的回家渴望。

提到西藏,思念撩拨着两位音乐人的心弦。丹增昆桑(Tenzin Kunsang)是在印度出生的流亡藏人二代,从未见过家乡的他道出深切的心声,“我内心深处始终有某种暗影,真的很想有一天能回到故土。”龙珠慈仁(Thewo Lhundup)在19岁那年从西藏流亡到印度,家乡景物历历在目,他抱着札聂缓缓说,“音乐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想念家乡或者是开心、难过时都会用音乐去表达。”

我的歌 回西藏的路 两位藏族歌手在异乡相遇,吟唱刻骨铭心的离散藏人点滴。丹增昆桑是在印度出生的流亡藏人二代,这辈子从未见过家乡,龙珠慈仁在19岁那年从西藏流亡到印度,异国婚姻让他们为爱移动生命的轨迹,昆桑移居日本,龙珠落脚台湾,去年底两人开始对唱,让世人听见隐而不显的西藏故事。

两个歌手的离散岁月

两段刻骨铭心的离散藏人故事,时间轴落在1959年初春,这一年藏人群起抗争遭到中共镇压,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带领追随者出走印度,昆桑的祖父是带发修行的瑜伽士,一家人跟着逃到印度避难。昆桑一出生就是难民,多年后,龙珠冒险循着同样路线翻越雪山,也成了难民,这群浪迹他乡的流亡藏人多达10余万人。

龙珠的老家在甘南藏区,昆桑的家乡在青海,两人从小热爱音乐,昆桑10岁左右开始弹奏乐器,以第一名成绩考上西藏流亡政府开办的演艺学院(TIPA),接受传统歌谣、乐器演奏、舞蹈等专业训练;龙珠则是靠着自学,走上音乐创作之路,在印度还发行了两张CD,不过,两位音乐人在印度却互不相识。

异国婚姻让他们为爱移动生命的轨迹,昆桑移居日本,龙珠落脚台湾,一场台湾音乐活动意外让两人有了交集,昆桑不可置信说,“原来知名的藏族歌手在台湾,过去他最有名的歌曲是〈香巴拉〉,这首歌风靡藏人社区,我听过很多次,成千上万的藏人仍在听他的歌。”

“香巴拉有一点比喻成西藏,这个歌词你怎么理解都可以,你也可以想成一个姑娘,或是想成一个神都可以。”龙珠聊起自己和友人在印度创作这首歌,迄今在西藏持续有歌手翻唱,藏人不分老少琅琅上口。

藏族音乐人丹增昆桑(左)和龙珠慈仁在异乡对唱,曲子里有着刻骨铭心的流亡藏人故事。(陈建飞摄影)
藏族音乐人丹增昆桑(左)和龙珠慈仁在异乡对唱,曲子里有着刻骨铭心的流亡藏人故事。(陈建飞摄影)

他乡对唱西藏故事

昆桑和龙珠一见如故,骨子里的藏族血脉和音乐情愫,为他俩搭起兄弟般友谊,彼此的创作也仿佛说好似唱和,龙珠的音乐主题扣紧自己的生命故事和西藏佛教文化,昆桑也有默契地呼应,“我的音乐创作大部分跟家乡和西藏佛教有关,因为这些根深蒂固存在我们的DNA内,我们是西藏故事的一部分。”

2023年岁末,两位音乐人在台湾对唱有了梦想的开端,这个起点一如他俩为逐梦而执着。龙珠生平第一次撰写音乐演出计划,从构思、提案到筹办亲力亲为,一首首西藏歌谣佐以奶茶、糌粑,浓浓的西藏曲调和味道打破语言的隔阂,让世人听见隐而不显的西藏故事。

龙珠和昆桑走进社区、大学校园,一站又一站吟唱,一个节奏奔放,一个旋律暖净,双人搭档讲到哪里就唱到哪里,从乡愁到佛语,没有事先编排曲目,整场演出却像是组曲渐进触动听众的心房,忽地神游在雪域群峰之间,隐约窥见被撕裂的历史,还有化不开的离骚忧伤。

走得再远,西藏终究是梦魂之地。昆桑谈笑风生说,他的身体承载藏族基因,先被印度咖哩喂哺,如今受日本味噌滋养,一颗心却是牵系着西藏,他朝思暮想写了首〈望乡之歌〉,悠悠谱出离散的悬念,以及回家的殷殷期盼。

离开印度后,丹增昆桑和龙珠慈仁在台湾相识,结下家人般情谊。(李宗翰摄影)
离开印度后,丹增昆桑和龙珠慈仁在台湾相识,结下家人般情谊。(李宗翰摄影)

龙珠在〈雪域〉这首歌里也写下回家的思慕之情,当年他在印度的藏人社区听到老人家激动说“这辈子生命结束前一定要回到西藏”,他感触良多提笔创作,“散落在各处的西藏人,我们一起回到雪域高原吧!”一字一句让回不了家的藏人红了眼眶。

“其实我离开西藏之后,我妈妈很伤心、常常哭泣,做梦时都在找我,她醒来后枕头都湿掉了。”龙珠把想对妈妈说的话填入〈阿妈〉歌词里,这天感冒初愈的他怅然唱起这首歌,郁沉的嗓音叫人分不清是沙哑,还是悲戚了。

现场听众像是来到藏人家席地围坐,情绪跟着起伏震颤,从事音乐制作的杨易修感动说,虽然听不懂藏语,从音乐中可以听出他们的思念和遗憾,种种心情都放在音乐里面。

关注西藏议题的柳皓崴聆赏时忍不住落泪,他有感而发说,“他们用音乐来表达他们的情绪,来描述他们那一段历史的挣扎和纠结,也让我们可以在音乐的世界中去共同感受,我希望这一切可以成为我们后续对于人权、自由和民主,很重要的一份创作。”

2023年底,丹增昆桑和龙珠慈仁在花莲演出,以音乐搭配西藏茶点,介绍西藏文化。(陈建飞摄影)
2023年底,丹增昆桑和龙珠慈仁在花莲演出,以音乐搭配西藏茶点,介绍西藏文化。(陈建飞摄影)

一首歌传递良善信仰

西藏宗教和达赖喇嘛是两位音乐人的精神寄托,也是他们创作的灵感来源,昆桑的个人专辑《雪狮的祈祷,风马的声音》,从名称到作品凸显鲜明的宗教情怀,当中收录的〈嗡嘛呢叭咪吽〉是他演唱时常唱的一首歌,台下屏息鸦雀无声,祥谧的曲子渐渐地抚平游荡的思绪,不知觉间,一股温暖的力量注入灵魂深处。

吟唱之际,昆桑不忘分享观照心性,“不光因为我是藏人,也因为佛教帮助我们了解人生真谛,引导我们探索内在世界,洞见思想和心灵,抱持善良的心很重要。”龙珠深有同感说,“所以我们透过音乐让大家能够更了解西藏佛教,西藏的佛教文化其实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里面,无处不在。”

两位音乐人不约而同为达赖喇嘛尊者作曲写歌,昆桑侃侃而谈,“我们是尊者的追随者,我们笃信和平、扬弃暴力,现在我认为无论尊者走到哪里,无论他住在何处,那就是我的西藏。”

龙珠至今仍然清楚记得初次在印度见到达赖喇嘛的情景。“第一次见到他,他讲话的那一刻,我身体有一股热气在里面,就很特别,那一刻就是感动得眼泪快要掉出来。”他回想起这一幕语气掩不住激动,“我旁边很多人都哭得一塌糊涂。”

西藏佛教和达赖喇嘛是两位音乐人的精神寄托,也是创作的灵感来源。(丹增昆桑提供)
西藏佛教和达赖喇嘛是两位音乐人的精神寄托,也是创作的灵感来源。(丹增昆桑提供)

眼看着当前西藏面临宗教和文化钳制,昆桑叹了口气,“我拥有充分的言论自由,但是住在西藏的藏人却丧失自由,他们无法畅所欲言,甚至不能拿出达赖喇嘛尊者的照片,西藏现在的处境很糟糕,没有宗教文化自由,所以他们总是对海外藏人抱持期待。”

在地球村唱响藏谣

结束台湾的对唱巡演,昆桑和龙珠抱着期待今年要在日本开唱,各自的音乐活动也没停歇,龙珠带着札聂穿梭小型音乐飨宴,昆桑继续走唱不同城市,两人一面吟唱一面创作,异国文化为他俩的音乐注入新养分,藏语却是始终不变的坚持。

“那是我的母语,我必须持续以藏人自居,让西藏文化保存下去。”昆桑坦言这项使命并不容易,“不过,在自由的国度要延续西藏文化还不算困难,所以我会竭尽所能去做,直到死为止,我老婆也很支持。”

一曲西藏传统歌舞,拉近彼此距离,也让西藏与世界有了连结。(陈建飞摄影)
一曲西藏传统歌舞,拉近彼此距离,也让西藏与世界有了连结。(陈建飞摄影)

西藏传统文化在异乡一点一滴萌芽,音乐人孜孜矻矻的身影,隐约仿佛照见传道人的信念。“很多人其实对西藏不了解,透过音乐、食物是了解西藏最好的一个方式。”龙珠这么说,“然后再用舞蹈,大家一起凝聚起来跳这个舞蹈,彼此间的距离又更近了。”

龙珠口中的舞蹈叫“锅庄”,藏语意为“跳圆圈舞”,这是藏族的代表性舞蹈之一,村民围成一圈又一圈边唱边跳。两位音乐人走进地球村,牵起不同族群的人,围出友谊的圆,古老的语言和旋律,流动在不同的生命之间。

载歌载舞的这一刻,他城和西藏的距离不再遥远,仿佛通向回家的路。

采访:麦小田、李宗翰、陈建飞 责编:许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