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启示录 台湾忧患意识兴起

0:00 / 0:00

“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救命的那一双手!”

壮阔台湾联盟发起人吴怡农在他举办的一场急救应变的工作坊说:“我们要培养社会的一个紧急应变的能力,我们在强调的是面临大型灾难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急救能力。”

这个工作坊正在教授急救课程中最基础的止血,高医外伤科主治医师唐贞绫说:“就是教大家如果遇到出血的时候,该如何去寻找可能会致命的大出血,怎么去找,找到之后该怎么处理。”

乌克兰启示录 台湾忧患意识兴起 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激起台湾人的忧患意识,台湾政府正在研拟将目前四个月的兵役,延长为一年,而一些民间团体则开设急救课程,提倡社区防御和紧急应变急救的概念。

唐医师和其他几位教练指导学员使用止血带,数十位学员分成五个小组进行实际操作,一名教练对他的学员说:“转这个(止血带)很痛,所以如果你没有痛的感觉,就代表你转得还不够紧,这样子OK吗?”

这堂课也教导如何搬运伤患,唐贞绫医师说:“我们让学员学一个简单的搬运动作,我们希望他们除了知道该怎么救人之外,在遇到不安全的情况下,他们也知道可以怎么快速的把人拖离开现场。”

工作坊举办课程的这一天,距离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已有大约一个半月,战争激起台湾民众的忧患意识,有人呼吁台湾应将目前四个月的兵役,恢复为一年,而一些民间团体则发起急救课程。

吴怡农说:“面临灾难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大量伤患,多数是外伤,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避免大量失血,止血只是第一步,我们接下来会推出一系列更进阶的课程,四月份的课程推出的时候,我们大概不到两小时之内,我们全部的名额就满了。”

一名学员说:“就是看到乌克兰的战争,其实台湾跟乌克兰满像的,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可怕的邻国,我们很重要就是知道说,在意外的当下,我们自己可以为别人做什么。”

另一位父亲带着年幼的儿子参加课程,父亲郭秉贤说:"因为现在俄乌战争的关系,还有看到一些比较大型灾害时,想知道怎样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家人,学到一些遇到比较严重的意外时,我们要怎么样帮自己止血或者是急救。"
他的儿子郭书呈说:"学到很多,有止血的,还有重大灾害的时候要怎么处理,如果自己受伤或在路上看到别人受伤的时候,就会有一点帮助。"

吴怡农说:“很多人不了解社区防御的概念,直到现在大家看到乌克兰的处境,以及乌克兰整个社会动员的方式跟模式,大家才意识到原来面临大型灾难,不管是战争,还是大型的地震,除了第一线的专业的急救人员、职业军人之外,整个社会里面的成员都有角色扮演,每一个社区也要有能力去自救。”

其实吴怡农长年关注国防议题,早在俄乌战争爆发前,就提过“在家当兵、全民皆兵”主张。他在2020年成立“壮阔台湾”,推出“后盾计划”,推广紧急应变与急救,举办过多场课程。不过,更引人注意的是他的背景和经历,吴怡农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曾于2003到2013年在香港担任专业投资经理人,2013年他辞掉香港高盛的工作,返台进入陆军特战队当兵。2020年他被民进党征召在台北市参选立委,一度掀起旋风,被称为“特战男神”,对决国民党政治金童蒋万安落败。随后于2021至2022年担任民进党台北市党部主委。

吴怡农说:“台湾面临愈来愈险峻的国安威胁、国防威胁,过去20、25年解放军不断在革新改进,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透过武力来并吞统治台湾。除了我们的传统军队之外,一个更有弹性,一个更有韧性,更有抵抗能力的国家,不能只靠十几万国军,我们还需要全社会的抵抗意志,我们现在在民间推动的是让大家动起来,让每一个人都知道我个人可以做一些什么,从个人开始做好准备、做好训练,这样子我们每一个社区才更有韧性,我们才能够成为我们传统武力的后盾。”

为了加强民众面对危机的应变能力,台湾的国防部于四月中出版了“全民国防手册”,提供民众面临军事危机及可能发生灾变时的紧急应变信息,以做好生存自助。民间团体沃草也推出“公民行动指南”。

沃草营运长洪国钧说:“我们也在做关于如果发生灾难或是战争的时候,应该要做那些准备,我们因此而做了一个出版的手册。世界上各个国家 都认为台湾是一个随时可能发生战争的地方,但多数的台湾人好像没有那么强的准备意识。我们知道说如果对一个事情不了解,发生时就会愈害怕,那就很容易让台湾有更多失败主义或投降主义在台湾蔓延,所以我们推出这样一个公民行动指南,就是想说让每个台湾人都知道,不管是战争或是大型的灾害来临的时候,其实我们并不是无助的,我们有非常多的事情可以做,我们可以事前做好准备。”

在“公民行动指南”发布的会场,吴怡农也前来表示支持,他说:“救护之外,每一个社区应该都要有的是后勤的概念,物资管理的概念,轻型搜救的观念,通讯的观念,我们这一系列的课程,我们后续都会继续推出。我觉得参与国家安全跟投票是一样重要,不管是民进党政府还是国民党政府执政,台湾如果希望维持我们的生活方式,从政府到每一位民众都应该投入,尽我们的可能做最好准备,避免冲突发生。”

撰稿 陈美华 责编 许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