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是香港人的新家或中途站?

2022.01.04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臺灣是香港人的新家或中途站?
Photo: RFA

菠蘿包、燒賣、港式奶茶,香港點心的攤位前排了長長的人龍,2021年12月底在臺北的一場類似市集或園遊會的活動,香港人稱“大笪地”,吸引了許多香港人和臺灣人參與。30多個攤位,販售香港或臺灣的食物和商品,還有港臺音樂人現場演唱。

這場“臺灣大笪地”的主辦人Andy說:“大笪地是我們香港,什麼都有,有賣喫的,什麼都賣,有音樂,一個給人很開心玩樂娛樂的地方。”

Andy2014年從香港到臺灣讀大學,畢業後2019年在臺北開茶餐廳。他經常在餐廳的休息日,在自己的餐廳舉辦臺港年輕人的交流活動,而這一次,他找到一個教會願意免費提供三百平米的場地,讓港臺年輕人在聖誕節前夕相聚。當天湧入的人潮一度將會場擠得水泄不通,部分民衆必須在外頭等候人潮疏散才能進場。

移民臺灣已經四年的香港人Yan在她的攤位擺設香港男子偶像團體MIRROR的公仔,她興奮地說:“我們是MIRROR in Taiwan,因爲我們喜歡MIRROR,帶來很多正能量給香港人,香港已經很久沒有人追星了,他們有點不開心,我們這次來就是希望臺灣人能夠認識MIRROR。”

另一位來臺一年的香港人Shadow在她的烘焙攤位前說:“可以在這場合認識不同在臺灣的香港人也是個非常好的機會,因爲平常不常接觸到其他香港人。也想介紹給臺灣人香港特色的東西,或是在臺灣生活的香港人平常生活是怎樣,交流一下。”

香港學生Blue在現場煮手工咖啡,希望移民臺灣的他說:“我現在是在臺灣念大學,念餐旅系,之後想在臺灣開咖啡店,現在就先試着做,慢慢來。”

香港人Aliss剛到臺灣不滿兩個月,和朋友在會場品嚐港點,她說有移民的打算:“我們是來生活一下,看看一年之後臺灣還歡不歡迎我們留下來,現在還是未知,只是現在這階段就是努力去投入臺灣的生活,多瞭解一點,看一年以後上天怎麼安排。”

這場活動的30多個攤位,不全是香港人,也有幾個臺灣攤主,販賣澎湖海產乾貨的陳小易說,香港人喜歡煲湯,他們的澎湖海鮮乾貨正合適煲湯。曾經在香港工作的她說:“很想念香港,因爲疫情回臺灣來,所以對那邊有一些感情,所以會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兩邊交流。”

臺北圓山教會牧師盧瑩僡這次免費提供教會所屬的協會場地,他說:“我覺得港生來臺灣需要陪伴,他們需要有這樣的平臺給他們,我覺得是很好的交流,特別在聖誕節期間,他們可以更多的享受愛跟溫暖。”

主辦人Andy說:“臺灣朋友香港朋友一起來玩,有一個融和,給香港人多一個機會認識多一點臺灣朋友,他們可以互相瞭解文化,滿好玩的,是一個好的開始,也可以給臺灣民衆知道我們香港人是很願意去融入臺灣社會,是我們之前沒有辦法,不知道從那裏可以進去臺灣的社會,現在是很好開始,希望大家互相認識,聊聊天、看看未來大家可以做什麼。”

自從在臺灣定居之後,Andy一直設法融入臺灣社會,2020年5月,新冠疫情爆發,Andy的餐廳生意也大受影響,但他陸續派送了五千個免費餐盒給七個醫院,爲醫護人員打氣。

Andy說:“其實我們是很想融入臺灣的社會,希望給大家一個友好關係,很多臺灣客人問我,聽我口音問你是不是香港人,我說不是,我是臺灣人,要在臺灣就做一個臺灣人吧。最近很多新聞也說很多政策突然收緊,所以我們也比較擔心,也想做好一點給臺灣政府知道我們香港人在這裏會有貢獻,不用擔心我們會分割臺灣的資源,我們會願意把我們的資源拿出來,看看一起怎麼走下去吧。希望我們可以做到臺灣民衆知道我們是有貢獻,臺灣民衆喜歡我們,看臺灣政府會不會更願意幫助我們吧。”

臺灣是新家還是中途站呢? Andy說:“我來了已經差不多有一段時間,已經當這裏是家裏了,一個可以給我安心的地方,可以走下去,有一個希望吧。”他說:“希望臺灣會好,臺灣好,我們纔會好,我們不用走來走去,要跟臺灣走下去。”

花果飄零 二次移民

有香港人成爲臺灣新住民,也有香港人來臺之後決定離開。2020年初趕在新冠疫情爆發、臺灣封關前抵臺的香港人羅君良,在臺灣住了兩年後,做了二度移民的無奈決定。

羅君良說:“主要我的考量是女兒讀書的狀況,在這邊她在學校有很多很好的朋友,老師也很好,但就是可能在語文方面,特別是英文比較弱。”羅君良曾試圖爲小學五年級的女兒尋找國際學校,但是選擇不多、而且學費高昂,有些國際學校只收外籍學生,不收臺港生。

羅君良第二個考量是還沒有申請到臺灣身分證,對未來感到不安,於是決定移民英國。2021年12月初,他十分不捨的結束了在西門町開了將近兩年的意念書店。這家書店主要販售香港書籍,結束營業的消息傳出,不少讀者趕來買書並且表達關心。

羅君良談到兩年前香港反送中運動讓他對香港情勢感到悲觀,而決定離開香港,他說:“我常常想到在大陸淪陷時也是這樣子,很多文人跑到香港,保存了中華的文化,我的上一輩也是這樣子,在五零年初時過來香港,開始新的生活,沒想到,到我這一代還是要跑多一次。沒有想到香港淪陷的程度超乎我的想像,我本來以爲可以(在臺灣)避幾年吧,但後來我發現不能回去了,就開了這個(書)店,打算是慢慢可以,好好在這邊生活。”

但是,羅君良申請臺灣身分證大約四個月了,還沒有消息。
他說:“我聽朋友說有一些可能在政府裏面工作過,或在中資工作過,或在大陸出生,我都不是啊! 我也想不到到底是什麼原因卡住我幾個月,我也開店,還有營運,按照之前來的要求,我都做了很足。在等的過程中,因爲(英國)那邊要開學了,要申請,程序不等人的。”

羅君良希望女兒中學讀英語學校的考量,讓他決定申請英國的學校。“(英國)那邊很快就批了,大概4到5天就已經批了,我們很快在一個月之內,房子都租了,申請學校了,還有機票所有都弄好了。但是臺灣這邊還沒有任何答案,我也打電話去問到底我欠什麼我可以配合給你,但是他說沒有了、你再等吧,這種感受有點落差。”

羅君良談到最近有不少在臺港人等待數月都還沒申請到臺灣身分證。他說有一個香港人已經在臺灣買了房子,家人都過來臺灣了,他就非常緊張,很擔心如果不批准入籍怎麼辦,“他就睡不好,壓力非常大”。

羅君良提到另外有一個香港朋友的朋友,因爲曾經在中國銀行工作過一年,所以覺得沒希望拿到臺灣身分證,就已經去英國了。羅君良說:“有一個香港人拿到身分證,但是他也決定要離開,他覺得好像臺灣不歡迎香港人。很可惜啊!”羅君良覺得臺灣人很歡迎香港人,很熱情、也很包容港人,但是臺灣政府比較冷淡。

羅君良很喜歡臺灣,對於要再次踏上移民之路感到不捨和無奈,他透過書店認識了很多關心香港的臺灣朋友,令他十分珍惜。羅君良的女兒在離開臺灣前夕說她會想念同學,也會想念臺灣的珍珠奶茶,但也說,英國那邊也有認識的香港朋友,也很期待。

羅君良語重心長的說:“我跟臺灣人說,你們要保護這個地方,我們東走西走,破散飄流,臺灣真的要守住!”

對於香港人表示取得臺灣身分證等候時間漫長,也有港人反應因爲在大陸出生或曾任職港府,而無法入籍臺灣。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表示,關於居留或定居審查需要經過一定程序,而且每個申請個案情況不同,文件是否齊全、是否需要補件都有不同,因此費時不同。如果文件齊備,耗時數月申請居留,或耗時半年申請入籍定居取得臺灣身分證,都屬正常。至於在大陸出生或曾任職中共黨政軍工作的香港人,並不會因此就不獲批准,但是會提高審查的強度。

撰稿 陳美華 責編 許書婷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