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客》刊登关于中餐的小诗引热议

0:00 / 0:00

美国《纽约客》杂志于刊登了一篇作家卡尔文.特里连的短篇诗歌,有一些读者表示该诗歌是对中国文化的误解与不尊重。从上周开始,热议还在持续中。

该诗歌写道:

他们(中餐馆)还没带来(中国)全部的省份吗?

如果他们没有,我们就应该开始担心了。很久以前,这里只有广东菜。很久以前,我们很容易被讨好。但是四川菜来了,使得广东菜变得老土。四川菜就是我们哼唱的歌,尽管麻婆(豆腐)能烧烂你的舌头。然后上海菜出现了,我们嚼着的饺子里面全是汤。然后是湖南菜,毛(泽东)的故乡,带着它自己的风格来了。所以当我们认为终于结束了的时候,新的省份出现了:福建

一个网站评论员对此评价说"写这首诗的人是一个非常喜欢中国人的人,只是认为他们(中国人)太多了。他也很喜欢中国食物,但是被太多的种类吓到了"

西雅图的一个周刊评价卡尔文.特里连"谈论无尽的省份是对中国刻板的印象和排外恐惧症的表现"

但是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无伤大雅的讽刺小文。比如在北京的华裔作家郭怡广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华裔会对卡尔文.特里连的文章这么较真,他只是写了个美食评论"

还有一名纽约客评价到"我不认为这有任何种族歧视的意思,至少没有对中国人不尊重。我觉得他是在讽刺美国人在不停地寻找"新"的菜类,但是这些菜系都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 我们这些生活过于富裕的美国人根本不了解这个世界的饮食文化。所以不要把诗歌读的这么认真。艺术经常会运用比喻和夸张甚至想象。"

实际上很多在纽约的华人们都知道来到纽约的中餐很多都已经离正宗的中餐很远。纽约一家中餐馆的老板说" 我们的中餐都是根据老外的口味改的,很多菜都不是同样的原料还有程序做出来的。比如美国人喜欢吃肉,我们叫煎饼果子的饼里都夹了肉。我们包的饺子里也大多数是肉,有时候干脆是肉,没有菜的。老外喜欢炸鸡是酸甜口味的,于是我们很多的炸鸡都是酸甜酱炸出来的。包括中餐馆的幸运饼干都是很难在中国本土餐馆中见到的"

虽然数量庞大,但是大多数中餐馆仍然徘徊在美国主流的高端餐馆系列之外。如果说日本、泰国等亚洲菜和欧洲菜的定位是高端和娱乐的话,大多数中餐的定位则是:便宜、好吃和量足。

中餐在美国的定位是有历史原因的,美国史学界普遍认为1848年美国与墨西哥战争结束后,加利福尼亚地区被并入美国领土,华工随着“淘金热”不断涌入,来自广东一带民众的日常饮食也进入了美国,中餐馆便随之兴起。但当时的很多“厨师”其实都是矿工们。后来的一系列排华运动也减缓了中餐融入主流的步伐。中式菜融入主流的一个迹象是1905年,中餐馆开始在洛杉矶市中心商业区出现。那一年,有法式餐厅也大力地宣传他们对外出售的“杂碎”。据了解,早在10年前,美国中餐馆数量已达3.6万家,超过麦当劳、汉堡王、温蒂快餐这类美式餐饮连锁店的总和。

(特约记者:冰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