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胡平:并不是无知与遗忘——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六四”


2019.06.12
a64.jpg 数十位菲律宾活动人士星期二在中国驻菲使馆门前门前举行集会,纪念“六四“事件发生三十周年。(东南亚新闻网站)

《纽约时报》中文网6月4日发表文章“后天安门时代的‘失忆人民共和国’”。文章说:“中国政府极力把天安门事件从公众记忆中抹除,许多中国人并不知道这场屠杀。”

这话乍一看去说的不错,但细细想来就会发现其实没说对。因为“六四”屠杀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杀死一些人,而且还是要对广大民众造成巨大的恐惧,从而迫使大多数人放弃公开的抗争,因此它必须让广大民众知道这场屠杀,记住这场屠杀,这才能达到它的目的。例如杀鸡给猴看,要是猴没看见,鸡不是白杀了吗?如果许多人都不知道这场屠杀,知道这场屠杀的人又都忘得一干二净,好像“六四”屠杀从来没发生一样,那么,他们就不会感到恐惧,从而也就不会放弃抗争。想想“六四”前中国民众的精神状态是何等的奋发昂扬,再看看六四后普遍的犬儒和消沉,对比如此强烈。那就是因为知道“六四”的人太多了,“六四”留下的创伤记忆太深了。

不错,“六四”之后这30年,中共当局一直在淡化“六四”,避免在公开场合提及“六四”,偶尔提及也尽量使用“风波”一类说法轻描淡写。看上去,中共似乎是在促使国人忘记“六四”。其实不然。当局深知,“六四”的记忆太深,国人是不可能忘记的。更何况当局也不希望国人忘记。当局只是避免“六四”话题进入公共话语空间,尤其避免“六四”以富有刺激性的方式进入公共空间。因为当局知道“六四”屠杀在道义上完全站不住脚,而公开的政治话语总是含有道义的成分。凡是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说出口的,就不能完全置道义于不顾。一个政府可以做出无耻的事,但不能公开说出无耻的话。当局深知,如果它听任“六四”的话题进入公共领域,那无异于把自己放在道义的审判台,那势必会激活民众的道德义愤。这就是为什么30年来当局对“六四”的话题始终讳莫如深,一直强力封杀压制的原因。这也从反面说明,我们大声地、公开地讲出“六四”,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