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沈旭暉:香港電影的終結與21世紀焚書坑儒:新香港“禁片制”出爐

2021.08.26
評論 | 沈旭暉:香港電影的終結與21世紀焚書坑儒:新香港“禁片制”出爐 圖爲,香港一家電影院的票務屏幕。
美聯社圖片

經過一輪醞釀,“新香港”政府果然真的明目張膽地根據《港區國安法》推出“禁片制度”:“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透過向立法會提交2021年電影檢查(修訂)條例草案,以完善電影檢查規管制度,確保更有效地履行國安法所規定的維護國家安全責任,防範及制止可能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爲和活動。”草案在毫無認受性和制衡的“臨時立法會”,相信可以獲得極速通過;而就官方目前公佈的資訊,高壓和株連程度比想象中更誇張,甚至比中國大陸的法律更無遠弗屆。和《港區國安法》的操作一樣,這類“港式口袋法”可以非常“博大精深”,遠不止是在現在的“電檢三級制”之上加上一個“國安級”這麼簡單。

我們可以先思考以下九點:

1. 新制規定,香港的官派“電影審查員”需要對每部電影是否符合《港區國安法》重新進行審查通過。也就是,任何他們認爲可能“違法”的內容都會提出來,對這些內容可以要求刪除,也可以整部電影拒絕上映。這是赤裸裸的言論自由審查,和大陸電檢制度的精神已經毫無分別,而且恐怕尺度也不會偏離大陸,令任何電影鏡頭、甚或被當作借古諷今的訊息都可能以“違反國安法”處理。這樣下去,日後香港創作人的思想紅線無處不在。

2. 這樣的電影審查制度在本土電影之外,自然也適用於外國電影。很可能真的連《蝙蝠俠》、《蜘蛛俠》一類電影,只要有人“舉報”任何鏡頭“違反國安法”,或有人上綱上線“分析”其“親西方帝國主義”意識形態,也可能不能在香港上映或起碼出現一個所謂的“潔淨版”。如何處理,當視乎片商和大陸的關係而定。久而久之,香港和國際電影就會逐步脫軌。

3. 新制對舊電影播放同樣有無限追溯力,也就是說,《表姐你好嘢》、《國產零零漆》等經典港產片只要在電視重播,就需要重新通過檢查。假如不能通過,日後香港人就不可以在任何公開渠道看到這些經典電影。

4. 新制對“公開播放”的定義定得非常非常廣,連網絡播放、社區播放也包括在內,也就是理論上都需要申請,否則單是播放本身已經是“非法”。這些年來,街頭播放“社區電影”一類香港社區常態已經成爲絕唱,而“禁片”同樣在這些地方屬於禁止之列。

5. 爲了杜絕播放“禁片”的一切可能,新例居然授權警察搜查任何地方,“蒐證懷疑播放禁片”的“罪行現場”。也就是,在自己家中地庫放映《理大圍城》、招呼十個朋友觀賞,也可能已經“犯法”。而由於網絡播放之後可以“毀滅證據”,新例也建議授權督察甚至遇上“緊急狀況”時,無需法庭手令就可以自行入屋蒐證。這已經是白色恐怖。

6. 什麼是“播放”?加上“意圖犯案”的“國安法邏輯”,在網絡時代其實很難定義。例如,下載了《十年》在電腦是否已經“有意圖播放”?在這樣的新法律環境下,似乎很難說清。而家中收藏了《十年》DVD是否可以被當作有播放禁片、違反國安法的意圖?視乎這位收藏者是誰,相信答案會很不一樣。

7. 至於單純觀看禁片,例如通過VPN翻牆、買地下版本DVD,理論上應該不在目前建議新例涵蓋範圍之內的違法。但這個過程,會否落入其他國安法的“口袋法”條文?例如,被指觀看過程中有幾個人看過,所以已經是“煽動”、“有意圖傳播對政權的憎恨”,則尚未可知。

8. 新例賦予政務司司長絕對權力,凌駕一切已有的評級,隨時中止放映任何電影。也就是假如某人結婚,在婚禮播放《表姐你好嘢》的一個環節,而現場有賓客舉報,政務司司長代表的政府就可以立刻走進婚禮現場拉人封鋪。

9. 上映未獲豁免或覈准影片的最高刑罰居然是監禁3年、罰款港幣100萬元。似乎除了中國大陸和北朝鮮,找不到這類嚴刑峻法的依據。何況如前述,市民很難單獨犯這一條法律,假如被指參與“播放禁片”的任何相關行爲,很容易就會同時觸及被“活化”的惡法公安條例“煽動罪”,甚或《國安法》本身;再加上“羣衆舉報制度”,一經舉報,隨時以監禁10年起標計算。

那些年,狠批港英審查電影的左派機構

有誰想到昔日的“東方荷李活”香港,日後電影的自我審查肯定無處不在。思考方式不是“怎樣儘量擦邊球”,而是“怎樣不會被誤會違反國安法”。這樣的創作空間還是創作空間嗎?這樣的地方,培養出來的下一代,可以怎樣思考呢?
而這一切,是否似曾相識?親北京陣營常說,昔日港英政府也是這樣的。是耶非耶?大家可以參考李淑敏的《冷戰光影:地緣政治下的香港電影審查史》,就會發現劇本何在。

話說中共建政後,港英政府在1950年制定《檢查員指引》,1953年制定《電影審查條例》,指引如何處理共產國家的電影宣傳內容;英國殖民地部也組成“遠東區域審查委員會”,雖然香港沒有加入,但一度跟隨新加坡電影審查的反共標準。這段期間,宣傳共產主義的電影確實很難在香港上映,甚至連同情羣衆的美國電影《碼頭工人》也成了禁片。

諷刺的是,當時的左派媒體對此是嚴詞批判的。例如,六七暴動前的1965年,《文匯報》、《大公報》高調抨擊港英政府的電影審查政策,因爲革命樣板戲《紅色娘子軍》被禁上映。1967年,《東方紅》成功在香港上映,但被港英大幅刪減“毛澤東光輝形象”內容,再次引來左派電影公司的集體抗議。不過到了中美破冰、英國支持中國加入聯合國,香港的電影政治審查就開始消失,無論針對國共兩黨還是港英政府本身,一切百無禁忌。

現在,不但是走回頭路,而且拍攝紀錄片的、播放電影的,乃至現場觀賞的,都可能“違反國安法”,堪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大概是左派機構對當年港英未能貫徹始終、始終自居法治社會這一“漏洞”,記憶猶新。

那麼,香港的建制“業界代表”怎樣看?須知現任代表體育、演藝、文化、出版界的立法會議員馬逢國就是來自左派電影公司銀都機構。銀都由二戰後的四大左派電影公司長城、鳳凰、新聯、中原在1982年合併而成,當時高調批評港英審查左派電影的正是這四大公司。至於非建制派的業界代表早就處於被清洗之列,他們的意見,政府只會按下不表了。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