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传媒》案调查报道|"谜之总统大选民调"与他们的产地(上)
2023.12.22
[前言]
22日傍晚,台湾台中地检证实逮捕一名网路媒体经营者兼记者林献元,指控他接受中共“福建省委员会”指示,和退休教授苏云华共同制作假民调,并且利用媒体散发。
地检署指这份虚假民调“误导选民对于选情之判断,渗透干预台湾总统大选,危害台湾主权及自由民主宪政秩序”。林献元涉嫌违反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第90条第3项、反渗透法第7条等罪嫌,向法院声请羁押禁见。
在12月初,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已经注意到这份民调,出现在台湾民众常用的新闻平台“Yahoo!新闻”内容非常吸睛: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首次逆转”,“超车”原本一直领先的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
大选当前,蓝绿难分高下,出现一份侯友宜反超赖清德的民调原本也不奇怪。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民调并不来自于具有全国知名度及公信力的机构或媒体,再经过追踪采访,我们发现这份民调的调查方法几无专业可言。
为什么这样一份品质不佳的民调,会被主流媒体广泛引用,形成话题?我们进一步发现,位于台中的《指传媒》,连同它的一群“关系网站”,曾经在2019年两度卷入“红色网媒案”,這些传媒的高层人士更频繁参加两岸交流活动。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于12月6日至20日间对本案的进行了调查采访,访问了包括当事者林献元在内的多方相关人员。本系列报道将独家探讨这一份“谜样民调”的来由与传播现象,也带领读者进一步认识指传媒周围的网媒集群,以及它们和对岸中国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正文]
12月6日,网络社群PTT(批踢踢实业坊)八卦版出现一篇“红爆”的新闻:“《指传媒》民调/逆转了!侯康首超车赖萧 领先1.22个百分点”。
贴在PTT上的是《东森新闻》的报道,来源是引述12月3日的《指传媒》,3组候选人的支持度依序为:
国民党“侯康配(侯友宜与赵少康)”:33.22%
民进党“赖萧配(赖清德与萧美琴)”:32.00%
民众党“柯盈配(柯文哲与吴欣盈)”:20.33%
台湾总统大选在11月24日登记结束,国民党与民众党的“蓝白合”破局后,随即有几份民调显示候友宜和赖清德民调拉近。但显示侯反转超车的,《指传媒》则是第一份。
这份民调首先在特定网媒集群间传播:《指传媒》撰稿记者林献元也发表在《元丰传媒》,另有一名杨姓记者发布在《环球日报社》、《台湾新闻报》,其它还有《蓝雀新传媒》、《台湾民众电子报》、《台湾华报》等小型网路媒体。
除了PTT,《镜周刊》也转载,重要门户网站“Yahoo!新闻”、许多台湾人使用的论坛“Mobile01”网站上,也都可以看到这份民调。它们分别来自《中天新闻网》、《东森新闻》、《TVBS》等媒体的跟进报道。话题也出现在中天电视新闻时段、东森新闻节目、三立新闻节目等。这份民调不仅在台湾内部迅速传开,也传到中国,登上国台办所属“中国台湾网”、“新浪香港”、“凤凰网资讯”等平台。
一份民调,成功带起“候友宜超车”的网路风向。然而这份民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据报道,这份民调由“指动新媒体传播公司”委托民调专家苏云华教授执行。报道也说明了调查方法:
“调查时间为11月27日至12月1日。采北中南便利随机方式。调查范围:北中南各300份访谈资料;调查对象:设籍在调查范围,年满20岁以上的合格选民。而调查方法是由访员进行访问方式,本次调查成功完访900人,在信赖区间95%时抽样误差最大值为±4%。”
“他是我学生,我是免费帮他做这份民意调查。”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通过《指传媒》撰稿记者林献元,联络上执行调查的苏云华教授。苏云华口中的“他”,就是林献元。
苏云华受访当时表示不方便提供民调完整资料,但仍做了些说明:这份民调只有简单的四个问题,分别为受访者年龄、支持的候选人、选前是否会因各种因素改变选择、受访者亲朋好友的支持者。
调查方法则是在台湾北、中、南台铁火车站各抽一站,在该站周边面访300人,总计共900个样本,“我是全台湾第一个这样做的。”苏云华在访问最后如此补充。但根据12月22日台中地检署的新闻稿,这项民调并没有实际执行。
专家:民调教科书没有“便利随机”
“天呀!还有这种做法?”这是民调专家戴立安听到上述调查方法后的反应。戴立安说,既然是“便利”,就是非机率,访员抽样就是方便,也许碰到谁就问谁,并不是随机的方式,且访员可能会有其判断或考量。
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研究员萧怡靖也说:“在民意调查的教科书里面,并没有所谓的‘便利随机’方式。”再者,一般民调尽可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被访问,但《指传媒》这份民调的访问方式会导致很多人没有机会被访问。车站是都会区,是否就忽略了非都会区民众的意见?而访员找谁访问、标准为何?都会被挑战。
萧怡靖认为这份民调里至少有四个跟一般科学民调“满不一样的地方”。第一是所谓“便利随机”的问题。第二,调查范围北中南如何定义?为何各300份,而不是依母体比例?第三,调查方法只写“访员进行访问”,是透过电话还是网路,是手机还是市话?第四,依照它的样本数与信心水准,抽样误差不应该是±4,而应该是±3.26左右。
戴立安认为由于抽样方式描述错误、抽样误差计算错误、没有清楚说明北中南的涵盖范围等。再加上《指传媒》曾被列为内容农场之一,因此这份民调“不可参考”。
红色网媒案
我们上网搜寻“指传媒”,发现它曾涉入“红色网媒案”。
2019年7月,《自由时报》等媒体报道,23家台湾网媒同步全文转贴中国官媒批判台湾总统蔡英文的文章,总统府、国安会等单位研判是红色势力发动的讯息战;而转贴文章的23家台湾网媒之中,《指传媒》等15个传媒网站都是由同一家公司“指动传播科技有限公司”经营。
同年11月,《指传媒》再度登上媒体报道。中国推出对台26条措施后,《指传媒》在内20家台湾网媒“全文照贴”国台办文宣,同步刊载“一图读懂26条措施”,却未提台湾总统府、陆委会的回应说明。当时台湾总统蔡英文、总统府、陆委会、调查局官员都曾公开批评这样的作为,就是中国对台的信息战。
令人不解的是,本案自此消声匿迹,网上难以找到任何后续调查进展的报道或公开资料,事件仿佛停留在2019年。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我们,此案“难以证明犯罪”。我们三度联系调查局询问“红色网媒案”的后续处理,最后仅得到一句:“事涉国安机敏,不愿回应。”
指传媒的策略
时隔4年,《指传媒》再以一篇民调带起风向。国防大学政战学院新闻系主任傅文成分析了《指传媒》这几年的策略转换。
“他们打正规战打不赢,便改打耸动的民调,企图引起注意,在全国版面露出。”傅文成说,由于民众对假讯息愈来愈有抵抗力,对《指传媒》这类媒体而言,议题操作要能跨平台流动到大众媒体才有效,因为影响力最大的还是大众媒体。
阳明交通大学传播与科技学系副教授戴瑜慧受访表示,《指传媒》过去的行为主要是密集两岸交流,以及转发中共的资讯,现在出现第三种行为模式层次,也就是公布民调。由于它过去并不经常执行民调,因而这次行动的整体动机令人质疑。
主流媒体的角色
“因为今年比较刺激。”被记者问道为什么选择执行、发布选举民调,林献元这样回答。
他也说,“今年(编按:应为2024年)总统大选特别攸关中华民国的命运,影响两岸的未来走向”,因此请曾在静宜大学教过他的苏云华帮忙。苏也认同他的想法。
自10月13日至12月11日,《指传媒》发布了七次有关总统候选人支持度的民调,虽然前几次有部分媒体与论坛引用,但相较之下,讨论度远不及在台湾掀起热议的“侯康配超车民调”。
“它(指传媒的民调)其实根本不应该被引用。”戴立安说,《指传媒》先前五度发布2024年总统候选人支持度的民调,都没引起讨论,“这次媒体去接受,直接去报道,我觉得坦白讲是有点不负责任。”
这份民调是怎么进入主流媒体的?特别是主流媒体为何特别报道《指传媒》第六次民调,且多数直接引用《指传媒》的内容,而不做任何的专业查核?
除了与《指传媒》关系密切的多个小型网路媒体外,一个已经确定的途径,是这份民调被预测网站“无情真实的未来事件”收录,由此进入主流媒体。
戴瑜慧说,《指传媒》第六次民调结果显示侯康配第一次逆转,其实是有卖点的,而且现在也没有规范不能转发内容农场的文章,但主流媒体在发任何新闻时,都应该先查证,“问题是他们现在都太懒了,大概看到就先抄,有问题再下架”。
戴瑜慧认为,其中部分媒体引用内容农场,有可能是为“出口转内销”,因为中国非常喜欢引用台湾某些媒体的报道,所以《指传媒》的作用,有可能是为了让中国媒体引用,给中国人看。她建议,台湾政府应该比较有系统地列出哪些是内容农场,以及它们过去的历史背景等资讯。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注意到,TVBS在发布报道的当天便删除,转载的“Yahoo!新闻”页面也不见。之后发现东森也删除了原报道。我们分别询问TVBS与东森有关处理这篇民调的作业流程,至截稿前尚未获回覆。
另也询问中天、中时新闻网、“Yahoo!新闻”。中时新闻网回应:“一,此文并非经由任何主管授意或指示出稿,而是作者看网友讨论东森新闻有此一新闻,之后才跟进处理。之后镜新闻也有出。二,出稿时未曾听闻政府单位曾公布过指传媒有『红色背景』。”
世新大学行政管理学系教授庄文忠在《如何看懂媒体报导的民调执行过程? 》一文指出,一个平时不会发布民调的机构,到了选举前才发布民调结果,其想要影响选民的投票抉择,进而改变选举结果的政治企图十分明显;当媒体面对这些机构所发布的民调时,应避免随之起舞或沦为传声筒。
这篇文章的结语写道:“媒体对民调结果的报道具有议程设定和框架效果,但当记者报道或引用‘粗制滥造’的民调数据时,并无助于厘清公共议题的争议焦点,反而可能使得问题更为错综复杂、民意更加扑朔迷离、社会冲突对立更为严重,甚至对民主发展带来伤害。”
事实上,发布这份争议民调的《指传媒》不只是一家非主流的小型网路媒体,它联系着一个网媒集群。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在专题下篇,进一步追踪了这个集群,以及一位主其事者的“中国梦”。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Asia Fact Check Lab)针对当今复杂媒体环境以及新兴传播生态而成立。我们本于新闻专业主义,提供专业查核报告及与信息环境相关的传播观察、深度报道,帮助读者对公共议题获得多元而全面的认识。读者若对任何媒体及社交软件传播的信息有疑问,欢迎以电邮afcl@rfa.org寄给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由我们为您查证核实。
我们的内容也同步在脸书、X(推特)和Instagram三个社媒平台上线,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