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送中運動五週年"系列四:海外港人傳承港式語言和文化
在"反送中"運動和實施《國安法》後,大批港人移居海外,香港獨有的文化和語境會否隨着港人的離開而慢慢消失?"反送中運動五週年"專題系列最後一集專訪移居加拿大多年的港人藝術家蔡維紀和現居於英國的前香港衆志副主席鄭家朗,聽聽他們如何用自己的專長,傳承香港文化。
從香港移居加拿大已有36年的藝術家蔡維紀(Ricker Choi),早已融入當地的生活,在2019年前並沒有太關注香港的情況,因爲朋友參與反送中運動,讓他重新接觸香港。更從以往在加拿大隔岸觀火,重拾自己是香港人的感覺,以反送中運動爲主題創作。
【#反送中運動五週年】
— 自由亞洲電臺 (@RFA_Chinese) June 26, 2024
【海外港人傳承港式語言和文化】
在反送中運動和實施《國安法》後,大批港人移居海外,香港獨有的文化和語境會否隨着港人的離開而慢慢消失?移居加拿大多年的港人藝術家 #蔡維紀 和現居於英國的前香港衆志副主席 #鄭家朗,用自己的專長傳承香港文化。
(記者:陳子非) pic.twitter.com/BG3lsDuzE3
蔡維紀說:“香港有200萬人走上街頭確實讓人很感動,同時也因爲2019年反送中時警暴非常嚴重,例如721事件,看到一個城市如何從有法治和自由,變成被警察和極權操控的城市,引發我畫第一個以反送中爲主題的畫。第二件事是831事件當天,也是《願榮光歸香港》出生日,我很想用這首歌再加其他與抗爭有關的香港歌曲編成鋼琴版本,寫了《香港狂想曲》,就是這些事件讓我與香港的連繫變得很近。”
居加港人藝術家以反送中爲創作主題 爲港人發聲傳承香港故事
蔡維紀表示,離開香港多年,對香港文化和常用語的記憶停留在90年代,花了不少功夫學習做“香港人”。他透過看香港新聞、與香港的網友互動,學到“和理非”、“本土派”和“泛民”等常用語,瞭解他離開後香港的變化,又說,雖然2019年沒有親身到香港,但自己是參與反送中運動的一份子。
蔡維紀說:“感覺是很震撼的,因爲很多人會拿着我的畫在香港示威,2020年中大的學生辦中大保衛戰一週年展覽也用了我的畫。5年後我在海外遇到中大的學生,他們也說有看過我的畫。這種感覺很特別,好像大家一起走這段路,並繼續走下去。所以當香港不能再公開畫這些畫時,我們在海外的要繼續畫,可以用藝術和音樂或其他方式,繼續傳承歷史的真相。”
蔡維紀表示,反送中運動雖然已發生5年,但抗爭還沒有完結,藝術可以提醒不同國家的人繼續關注香港。
蔡維紀說:“其實香港文化最重要就是香港人這種追求民主自由精神的藝術,像何韻詩等音樂人的作品。我在4月時在音樂會上彈奏《香港狂想曲》時,同時投映了我以香港抗爭爲主題的畫作,觀衆沒有香港人,表演後有半小時的答問環節,觀衆問了我很多香港有關的事,相信用藝術結合音樂是可以連繫港人,向非港人宣揚港人的精神。”
蔡維紀表示,藉藝術除了捍衞港人精神,也協助支援港人的團體。例如11月在加拿大辦的音樂會,爲協助在囚政治犯的團體“細葉榕人道基金會”籌款,延續反送中運動時的互助精神。
製作短視頻說港式廣東話典故 助港人保存身份認同感
要傳承香港文化,除了藝術和音樂外,保育港式廣東話也是海外港人的重點工作。已移居英國的前香港衆志副主席鄭家朗每週在社交平臺製作短視頻,講解港式廣東話的典故。
鄭家朗在視頻中說:“炒魷魚那麼好喫,爲什麼會用炒魷魚形容被解僱呢?歡迎來到’知識坦白膠囊’,每四天一次,每次一分鐘,與大家一齊共享知識。”
一直關注教育議題的鄭家朗表示,過去幾年大批港人離開香港,離散港人的下一代失去講廣東話語境的同時,當香港慢慢被中國化後,也擔心香港有一天不能說廣東話,希望拍視頻教廣東話講典故,能捍衞屬於港人的共同語言。
鄭家朗說:“有共同語言對於一個社羣的身份認同感是很重要。你要聽懂香港的歌和看懂周星馳的笑語,跟語言也息息相關,如果我們能夠有共通的語言,會讓彼此覺得是一體。不論是離散港人或還留在香港的,也需要有更多平臺去講廣東話,捍衞香港的文化和連繫香港人的身份認同是至關重要。”
鄭家朗表示,能掌握好廣東話更能瞭解香港過往歷史,相信保留港式廣東話,對日後在海外從事香港研究很重要。
鄭家朗說:“例如讀神學的人爲何要學希伯來語呢?就是因爲要了解當時這個地方的生活面貌。所以做有關香港的研究,你能否用最直接和道地的語言,去了解2019年時大家的訴求和歷史,不單單是2019年的歷史,是那麼多年來香港所經歷過的事情,能否學好香港的廣東話是絶對會影響我們吸收資訊的能力。”
鄭家朗表示,教廣東話的短視頻主要針對青少年的受衆,短視頻推出後有不少正面回饋,這鼓勵他繼續用有趣的方法教廣東話,保育屬於香港的文化。
記者:陳子非 責編:許書婷、陳美華、嘉遠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