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不少城市如深圳、上海以至北京都陆续重新放宽政策,容许在路边摆摊。港府也相信,所谓的"地摊经济"能带动旅游业,尤其是中国大陆游客消费模式改变,有需要把香港的夜市"搞活搞旺",不过有学者并不看好此举能留住大陆客。
疫情后,香港旅游业在数字上持续复苏。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网志透露,上月访港旅客人数近360万人次,环比增加超过三成。其中中国大陆客量恢复至疫情前约七成,预计访港旅游业仍是下半年经济主要增长动力之一。
不过,陈茂波提到,疫情后中国大陆游客消费习惯改变,以购物作为主要访港目的的比例下降,改为参与文化、艺术和展览活动或者观赏大型演唱会等,政府短期内要与业界合力,把香港夜市“搞活搞旺”。
香港一位要求匿名的经济学者质疑,即使香港增加夜市,也难留住中国大陆游客。
经济学者:“香港物价高昂,游客有钱会宁愿用作购物,以夜市吸引他们多留一个晚上是不会发生的。对他们来说,这等同要多花一千多块钱(港元)房租。中国大陆游客现在连晚餐也不一定在香港吃。他们宁愿早些回去深圳吃饭,又便宜又好。”

这位学者认为,夜市得有本身的特色才能吸引游客,可是以往港府的作风却背道而驰。他说,香港市区尤其老区一些以传统工业制作的霓虹灯招牌,非常具有本地特色,可是港府却不断把这类招牌拆卸,使访港旅客大失所望。
分析:香港难推广中国式“地摊经济”
前香港有线财经台台长、财经评论员颜宝刚对陈茂波的建议表示不能理解。他说,其实香港一直有夜市,油麻地庙街闻名海外,湾仔、铜锣湾也有很多营业至深夜的酒吧,只不过疫情下,不少夜店已经结业。
2020年,中国时任总理李克强公开大力赞扬“地摊经济“带动就业之后, 不少中国城市陆续放宽限制。有香港亲北京政界人士认为,,目前香港各区晚上九时后人流疏落,相信夜市有助吸引中国大陆游客留港过夜,带动零售、饮食、酒店等行业。
颜宝刚却认为,外界不宜把香港跟中国的“地摊经济”相提并论。
颜宝刚:“中国搞‘地摊经济’并非一帆风顺。李克强最初提出时也遇到阻力。只是,中国地方政府始终会配合领导层的决定,而香港存在官僚制度,若实行‘地摊经济’,管理、卫生、交通等能否弹性宽松处理,我是表示怀疑的。”
颜宝刚说,光顾夜市的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为主,但随着香港的移民潮,不少人离开香港,这个年龄层正迅速流失。而自从今年恢复通关以来,港人外游数字锐增,这对于夜市的营业额也有负面影响。
记者:高锋 责编:许书婷 嘉远 网编:瑞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