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二十一世纪贸易倡议"的首批协定在本月初签署后,有关台湾能否调整严重依赖中国市场的问题持续受到关注。有学者认为,由于过去台湾经贸重心放在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两岸经济协议,ECFA),造成台湾产业主力出走中国,而美台上述倡议将有望矫正这种扭曲的产业与经贸结构。
台湾的总统蔡英文周一出席“2023全球经贸论坛”时表示,面对全球经济成长减缓的挑战,台湾也及早做好准备。她强调,台湾在对外经贸方面持续拓展合作关系,“美台二十一世纪贸易倡议”的首批协定已经完成签署,这是台湾与美国自1979年以来签订的最全面性贸易协定:“不仅是台美经贸关系重要的里程碑,也为台湾和主要贸易国洽签贸易协定迈出关键的一步”。
蔡英文指出,接下来台湾和美国将展开劳动、环境、农业以及数位贸易等7项议题谈判,几乎涵盖“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等贸易协定的相关内容。
“未来台美双方可以基于合作共识,逐步扩大协定的内容,为签署台美自由贸易协定(FTA)奠定更稳定的基础。”她说。
美国与台湾从去年六月宣布启动“美台二十一世纪贸易倡议”后,历经多次视讯会议及去年十一月和今年一月的两轮实体谈判,双方在6月1日完成了首批协定签署。其中,双方在关务管理及贸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业、服务业国内规章、反贪腐及中小企业等五项议题上达成协议。
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邱俊荣曾经担任台湾的国家发展委员会(国发会)副主委,他在新台湾国策智库经济研究小组圆桌论坛指出,从历史纵深来看,台湾过去谈的都是两岸经济协议(ECFA),台湾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免关税,台湾企业把资源集中到中国生产。早期台湾传统产业主力,例如石化、纺织中上游产业、汽车零组件等出走中国,接着连汽车、笔电等终端产品也跟进,台湾因而形成所谓的“代工经济”,低价抢订单造成台湾低薪的结构问题。
然而,如今中国经济情况恶化,不只是台企,就连中企都外移出走。他说,台湾政府这几年协助台商返台,这是过去没见过的结构转变趋势。
“因为外在局势的变化,台美二十一世纪贸易倡议最重要是去矫正(correct)台湾过去已经被两岸、中台关系扭曲的产业与经贸结构。”邱俊荣补充说道。

美国印太经济战略惠及台湾 牵制中国
台湾的阳明交通大学国际关系暨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邱奕宏在相关报告中指出,美台上述协定是“美国在强化整体印太经济战略中,拉拢台湾以牵制中国的一环”。他认为,去年五月,美国与十三个印太国家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台湾未被纳入首轮参与国家。为了不让台湾感觉是“孤儿”,美台双方很快在去年6月1日就宣布,启动“美台二十一世纪贸易倡议”谈判。
邱奕宏说,这与台湾在1954年的遭遇相似,当时台湾因无法参加东南亚安全协定,因此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政府与台湾签署了共同防御协定。
邱奕宏:“我认为这是同样的做法,在美国整体大战略中,台湾无法加入IPEF,但是又必须让台湾感受到台湾在美国是特别重要的存在,所以必须要这样做。”
学者:美台倡议模式可成为他国与台经贸协议示范
台湾的中研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傅泽民在论坛中表示,美台之间签署经济倡议取得实质合作的深化,中国的反应也仅是口头的攻击,这将对其他国家产生示范效果:“示范效应会体现在,一些不想在美中选边站的国家,包括东盟,特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清楚表态,不想因与美国或中国的关系让他们被迫进入一个大抉择的困局中”。
台湾的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所副研究员王国臣则指出,未来台湾可以“美台21世纪贸易倡议”模式与其他国家联盟,进一步形成“台湾+N”模式。首先是“Chip4”芯片四方联盟,包含美国、日本和韩国;另外则是“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的越南,因台商在越南是不可或缺的主力;另外,中东欧近期成为反对中国经济胁迫的重要支点,也是台湾后续可以推展的路线。
记者:黄春梅 责编:陈美华、何平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