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選舉 朱立倫擊敗主張統一的張亞中
9月25日,臺灣最大在野黨中國國民黨舉行黨主席選舉。立場親統派的張亞中來勢洶洶,挑戰一路被看好的朱立倫。在“亡黨感”的催化下,朱立倫拿下超過8萬票當選黨主席,但得票率是國民黨黨主席直選後,首次沒有過半的當選人。朱立倫當選後喊出,將重啓兩岸交流,同時上任後就要啓動“美國代表處”的籌備工作。
國民黨主席選舉25日傍晚結果揭曉,國民黨前主席朱立倫囊括85164票,以45.78%的得票率當選國民黨主席;在首場政見會異軍突起的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居次,首次參選就拿下60632票,得票率逾3成(32.59%)。選前張亞中民調一路緊咬朱立倫,最後在“棄保”效應催化下,現任黨主席江啓臣落居第三,僅拿到不到兩成(18.87%)的得票。
國民黨主席選戰朱立倫一開始就被看好,沒想到首場政見發表會後,張亞中主張兩岸簽署“和平備忘錄” 的兩岸論述,意外地吸納了黨內深藍選民的青睞,民調一路扶搖直上,網路聲量更是領先羣雄。朱立倫在選前兩天公開質疑,張亞中主張統一是統派理論大師,把張亞中打成“紅統”;張亞中反擊朱立倫貼標籤,“紅統、武統”卻拿不出證據,亂丟血滴子。
朱立倫當選國民黨主席 將重啓兩岸交流、籌備美國代表處
選前兩陣營殺得見骨,當選後朱立倫把團結掛嘴邊。朱立倫強調,每一位願意站出來的黨內同志都是最愛中國國民黨,都是出來捍衛中華民國,從現在這一刻開始,要團結全黨每一位同志。
朱立倫提到張亞中的熱情與決心,甚至振臂高呼,讓大家更重視兩岸和平議題。他在電話中告訴張亞中,將來很多機會一起討論、交流;也請張亞中把對國民黨的熱忱成爲國民黨的戰力。另一方面,他也肯定前主席江啓臣對黨無私無我的付出。
在兩岸政策上,朱立倫再次宣示,國民黨在兩岸路線上絕對不會變成“小綠”(民進黨路線),不會畏懼任何民進黨的標籤。朱立倫強調,要重建兩岸交流的平臺跟溝通的管道,在黨綱、黨章的規範下進行交流,從社會力交流開始啓動。在國際關係上,他也宣示就任第一天就啓動“美國代表處”的籌備工作。
朱立倫在面對記者追問時再次強調,“兩岸關係非常重要,擔任黨主席之後就會恢復交流溝通管道與交流平臺。”朱立倫表示,“做比說重要,大家拭目以待!”
落選的現任黨主席江啓臣第一時間發表談話表示,“選戰交鋒難免互有衝撞,我希望每個參選人都能把這些波折留在過去。我將帶頭促成其他兩位候選人支持下一任的當選者。”他也對黨員喊話,“不管這次支持誰,開票帶來的興奮或失落也請留在今晚。明天醒來後,都是國民黨的一分子,團結一致是成功的先決條件。”
朱立倫貼張亞中“紅統”標籤 “恐中牌”奏效
值得注意的是,朱立倫在2015年首次參選國民黨主席以同額競選拿到近20萬張票,這次得票數連一半都不到。這場選舉在選前被塑造成“恐中”與“紅統”的對決,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曲兆祥告訴本臺,原本保持中立的選民某種程度不再中立,立刻靠向朱立倫。這些票在張亞中快速崛起後,產生一種危機感。
曲兆祥:“張亞中顯然也沒有白走這一趟,張亞中知名度還不如卓伯源(墊底者,前彰化縣長),經過這次國民黨黨員選舉,張亞中在國民黨內已經從從nobody變成somebody。朱立倫今天過關後,某種程度要跟張亞中取得共識,在兩岸論述至少要有一定的默契。”
曲兆祥解讀,朱立倫兩岸立場是“沒有九二共識”的“九二共識”,他不會去重述當年前總統馬英九“一箇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但是也不會去否認它,就是走一個“模糊”的路子。對於積極主張改善兩岸關係的張亞中,曲兆祥預期,朱立倫應該會採取包容的態度。對於張亞中乃至前高雄市長韓國瑜背後的支持者,朱立倫會採取“妥協”,更多的是“周旋”,但是不會改變兩岸保持“模糊”的態度。
曲兆祥:“這兩個人如果可以成功地結合,或者在黨內‘共生’或許國民黨還是有競爭力的政黨;如果這兩股力量不能 ‘共生’,雖然我不會悲觀地認爲他們會分裂,但是國民黨的前途會令人堪憂。”
朱立倫兩岸論述打模糊仗 2022縣市長選舉還能迴避?
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系主任杜聖聰認爲,朱立倫有一定歷練跟使命感,但是朱立倫的麻煩在於,明知道張亞中的論述不符合臺灣的現況,但是無力取代提出更具說服力的論述,朱立倫採取的態度是迴避。這種迴避也許可以暫時躲過2021黨主席選舉,終究逃不過2022縣市長大選。
杜聖聰:“這個分裂能不能讓國民黨維持‘鄉村包圍中央’的版圖,造成很大的障礙。國民黨團結都不一定會贏,以新竹市爲例,張亞中贏朱立倫,還要面對白色力量分進合擊。朱立倫自己沒有論述,再加上大家搶食地盤,這是國民黨未來的隱憂。”
杜聖聰說,國民黨必須面對臺灣本土的歷史,以前在處理兩岸關係直接略過臺灣歷史、略過228、略過白色恐怖,臺灣民衆的需求與脈絡必須被置放在兩岸關係思考裏。國民黨如果繼續抱殘守缺,還會受到更大的反噬力量。
記者:黃春梅 責編:許書婷、何平 網編:景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