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規劃 將移除蔣介石紀念堂銅像
蔣介石的功與過在臺灣蓋棺仍無法論定,臺灣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會)9月8日公佈,紀念蔣介石的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未來將以“反省威權歷史公園”爲主軸,並移除紀念堂內前總統蔣介石銅像,盼兼顧轉型正義與銘記歷史。
“(銅像)一定要移走,否則我們死也不瞑目。沒有移走,臺灣根本沒有轉型正義。倒不是說我們要把他(蔣介石)鞭屍,沒有,只要把他移走就好,我不會移恨他的後代。”
臺灣228受難者家屬潘信行今年2月接受本臺訪問時曾表示,228事件所有的證據都指向蔣介石,要負最大的責任。“那個銅像還擺在那個地方,對我們這些家屬來講非常難以忍受。”
228事件是臺灣1947年緝私事件不當公權力造成民衆1死1傷,隔天市民赴行政長官公署前廣場前示威抗議遭開槍掃射,引爆一連串反政府行動,當時臺灣省行政長官兼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陳儀下令在臺灣各地展開武力鎮壓。根據臺灣行政院公佈的《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總計死亡人數有1萬8千人至2萬8人左右。
已故的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撰寫的《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中提到,“蔣介石是事件元兇,應負最大責任”,報告內容指,蔣介石擔任國民政府主席,是國家最高領導人,掌握黨政軍特大權,唯有他才能決定派兵來臺,也唯有他的支持,陳儀等纔敢漠視臺灣民意,任意非爲,也唯有他的默許,軍隊纔敢任意逮捕,不經審判,槍殺無辜。
綜合媒體報導,臺灣促轉會日前在委員會議確認“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方案”規劃構想,代理主任委員(主委)葉虹靈8日說明轉型方案指出,預計以“反省威權歷史公園”爲主軸,將園區變爲歷史教育素材,除了改造威權空間,也要重構紀念敘事,而針對園區內主要威權象徵3大處置措施部分,建議大廳蔣介石銅像應予移除、堂體功能及外觀應予改造,以及園區整體崇拜軸線應予破除。
移除蔣介石銅像 學者提:不能和解、至少共存
“難道我們沒有辦法找出,至少說不能講’和解’,但是至少有沒有辦法‘共存’,更進一步努力呢?我覺得他們不用心。”長期主張“臺獨”的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施正鋒對本臺表示。
施正鋒認爲,如果硬要拆除蔣介石銅像並不好,應該要去說服。施正鋒說,蔣介石在臺灣白色恐怖時代,甚至更早的228,當然有扮演某種關鍵的角色。但是當時是在國共鬥爭的氛圍裏,其實裏面死的共產黨可能更多,當時“臺獨”還沒有真的出現。
施正鋒:“臺灣人真正捲進去是國民黨內部’中統’跟’軍統’的鬥爭,還不算真正的共產黨。我覺得應該要好好地站在當時的脈絡之下。蔣介石某種程度扮演外省人百萬大軍’摩西’的角色。所以越是要把他這樣,我覺得不妥。和解的努力都已經不夠了,把舊的瘡疤再拿出來,相當沒有智慧。”
移除蔣介石銅像恐挑起統派敏感神經
“蔣介石’保臺有功、戒嚴有過’假如這樣講大家在社會上還可以聽得下,結果是“一刀切”。就以他保住臺灣,放個銅像又怎樣呢?”立場親統派的新黨副主席李勝峯接受本臺訪問時表示。
李勝峯提到,對蔣介石在臺灣要給他一定的公道,他絕對“保臺有功”,現在在臺灣對他評價“保臺”不見了。李勝峯說前幾天大家還在討論“823炮戰”,李勝峯反問,是誰保衛臺灣呢?
李勝峯:“’兩蔣’裏面,蔣經國好像也被抹掉了,當我們喊着臺積電是’護國神山’,這個’護國神山’是從哪裏來的,是民進黨創造出來的嗎?大家公道一點!”
促轉會代理主委葉虹靈強調,未來得等堂體的改造用途確定後,“中正紀念堂”名稱纔會有更名的問題,包括捷運站名與相關牽涉中正紀念堂名稱等是否更動。此方案“確定移除銅像,不拆堂體,可保留用作歷史反省之用。”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黃春梅 臺北報道 責編 許書婷 胡力漢 網編 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