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連儂牆”幫助臺灣人瞭解香港
2019.08.30 05:25 ET
在臺灣的香港人組織“香港邊城青年”在臺北市公館地下道豎起的“連儂牆”即將在31日被撤下。香港邊城青年表示,雖然路權租借即將到期,不過,“連儂牆”的種子將散發到全臺各地。
“香港邊城青年”(簡稱:邊青)上個月在臺北西門町設置“連儂牆”,遭到親統派團體愛國同心會鬧場破壞,最後在跨黨派十位臺北市議員出錢出力,租借下新生南路與羅斯福路口(臺灣大學前)地下道的合法使用權,交由“邊青”管理。租借日在8月21日到期,接着又延長到9月10日,不過,“邊青”將選在8月31日舉行“連儂牆”告別與傳承儀式。
“邊青”發言人Dora表示,他們將預留十天清理,把場地乾淨地還給臺灣民衆。此外,8月31號對香港人意義很深遠,五年前中國全國人大把香港真普選“閘口”關起來。五年前這一天對香港人而言是非常絕望的一天。
Dora:“因爲31號全球香港人,都會有活動去支持在香港的香港人,那一天會有默哀,響應全球的活動。告別是因爲場地路權結束了,在香港我們會說遍地開花,我們在“連儂牆”合法的地方種了一顆種子,我們把種子發給臺灣各地遍地開花。”
Dora說,很多來自臺灣各地高中、大學、博物館的代表跟“邊青”接觸後認爲,“連儂牆”結束很可惜,他們想吸取如何經營“連儂牆”的相關經驗,在當地組建“連儂牆”與當地互動,行使言論自由。
位於公館鬧區的地下道,一個月來有許多來自不同地區的民衆以各種語言“撐香港”、爲香港加油。來自法律系的呂同學說,班上同學對《逃犯條例》修訂引發的“反送中”運動格外關注,對於“連儂牆”即將拆除,她覺得驚訝。
呂同學:“(今天最後一天)是喔!(明天連儂牆要拆了)喔!從六月就開始,追根究底就是大家不相信中國的法治,所以大家不想被“送中”,大家不相信他們會用合理、合法的民主方式,對待他們所謂的‘逃犯’。”
住在公館地下道附近的鮑同學,雖然並未在“連儂牆”留言,不過,每天必經之地,他總會停下來看看留言。他在受訪時表示,從留言看來,臺灣人多關心香港問題,這是好事。
鮑同學:“(你自己怎麼看香港問題?)我只擔心我不知道他們要怎麼收尾,因爲中共是野蠻的,我覺得這件事情會變得很難收拾。(你覺得臺灣人可以做什麼?)輸出物資吧!比較現實一點準備好他們需要的裝備送過去,因爲我不確定海關那邊是否比較敏感。”
已經退休的鄧先生經常留意“反送中”的抗議示威。他認爲,香港是個自由民主的地方,如果《逃犯條例》修訂通過,普通法的無罪推論,中國大陸法律未審先判,對人民權益有很大傷害,所以他支持香港“反送中”。
鄧先生:“臺灣人精神上支持香港,或是物質上也支持。但是,實質上政治也介入香港的運作的話,大陸就會找到打擊臺灣的藉口,這點對臺灣來講,是很難很積極幫助香港。”
來自香港的臺灣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梁文韜接受本臺訪問時表示,在臺灣的總統蔡英文日前提出,提供香港人“個案人道援助”,而陸委會端出的是《港澳條例》16條有16種情況香港人可以來臺申請居留,但是,卻無法解決因爲“政治因素”來臺港人的長期居留問題。
梁文韜:“現在有兩個問題,第一個這批一千個人,他們可不可以比照林榮基多留兩個月、三個月;第二個問題是,林榮基能不能用“政治理由”長期居留。”
梁文韜說,《港澳條例》18條雖規定,對於因政治因素而致安全及自由受到緊急危害之香港或澳門居民,得提供必要之援助,但是這些做法缺乏審查機制。以香港銅鑼灣書店前店長林榮基的案例,就是無法援用《港澳條例》18條申請長期居留。來臺港人一兩個月時間一到,就必須提出延長短期居留的申請。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黃春梅 臺北報道 責編 胡力漢/申鏵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