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是"兵家必爭之地" 張忠謀:現在更是如此

2021.10.28 11:11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臺積電是"兵家必爭之地"  張忠謀:現在更是如此 臺灣總統蔡英文(中)與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左)出席臺灣玉山科技20週年慶祝大會暨論壇。
臺灣總統府

全球芯片短缺的問題遲遲未解,臺灣芯片代工大廠臺積電的戰略地位則格外受到各方關注。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近日公開表示,臺積電是兵家必爭之地,而“現在更是如此”。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26日晚間出席臺灣玉山科技20週年慶祝大會暨論壇,兩年前張忠謀曾經說過“臺積電是兵家必爭之地”,兩年後他仍抱持同樣看法:“兵家必爭之地,那是我兩年以前在運動會講的,現在更是如此,就是大家都要臺積電。”

另外被問到全球半導體芯片缺貨問題時,張忠謀認爲:缺貨缺得很兇,最後總是會緩解,可是他不知道最後是什麼時候。



張忠謀在論壇發表演講還首次揭露他爲臺積電擬定的營運策略手稿,要滿足客戶需求,並在品質、可靠度、應對需求的靈活性、價格、生產週期等方面優於對手,並協助客戶競爭。

張忠謀:“這是我30幾年前,在臺積電唯一手寫的策略,1998年到現在已經20幾年,所以可以把它公開了。臺積電的管理策略是客戶第一,規律、獨立的客戶服務。”


臺灣總統蔡英文(中)與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左)出席臺灣玉山科技20週年慶祝大會暨論壇。(臺灣總統府)
臺灣總統蔡英文(中)與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左)出席臺灣玉山科技20週年慶祝大會暨論壇。(臺灣總統府)

張忠謀首次揭露臺積電管理策略

張忠謀提到,臺積電的商業模式最重要的是創新,當時臺積電商業模式以“客戶是誰”而定,不是產品是什麼決定。臺積電的商業模式是“半導體制造服務”,把別的半導體公司變成客戶,這就創造了差異。

張忠謀還提到,一個CEO會比工程師多50倍薪水,關鍵在於定價能力。然而如果只賣商品,就不是你能決定價格,而取決於市場和競爭對手;客製品相對有機會,牽涉市場及市場學、行銷、客戶等概念。此外,“聆聽”也是基礎能力。張忠謀說,聽一個人說話從來不寫筆記,寫筆記很沒用,他總是在“看”那個人講話,他心裏會想,爲什麼用這幾個字、講這個話,他的動機爲何?張忠謀強調,他還看肢體語言,每個人的肢體語言都透露些東西,“就像我現在透露的,是我的熱情!”

Wintel風光一時 臺積電靠不跟客戶競爭超車Intel

臺積電在第二季的市場佔有率雖略降至52.9%,不過仍穩居龍頭寶座。然而臺積電的領先優勢並不是一開始就理所當然保持領先。“時空環境的特殊性,因爲在所有商業活動企業彼此在競爭,後進者要能夠打敗領先者,一定要藉由不同外在資源的協助。”萬寶投顧董事長朱成志接受本臺時表示。

朱成志解釋,當年Windows(微軟)加上Intel(英特爾)的“Wintel”是全世界最厲害,但是英特爾就是因爲太大了,所以AMD(超微半導體)爲了要對抗英特爾,把芯片廠賣掉成爲fabless(無廠)的公司,必須仰仗臺積電這種先進製程持續不斷髮展最先的製程。它的商業模式跟NVIDIA(英偉達)兩個都成功,變成這兩家在夾殺英特爾一家。

朱成志:“對臺積電來講,當初走這一步走得很險、非常領先,這是市場商業競爭,必然會走出來的結果。”


2020 年 8 月 26 日,江蘇省南京舉行的世界半導體大會上展示臺積電芯片。 (法新社)
2020 年 8 月 26 日,江蘇省南京舉行的世界半導體大會上展示臺積電芯片。 (法新社)

“優異的製造技術,在先進製程都是超高的良率,在技術藍圖的可實現性都很高。”臺經院研究員劉佩真受訪時指出,臺積電跟客戶不是競爭的關係,所以能用287種製程爲510個客戶量產到1萬1617種產品,這是把整個芯片代工業務能力跟技術都能夠發揮到極致。

臺積電獨佔鰲頭 最大挑戰:政治風險

臺積電成功的商業模式,推升臺積電在芯片代工無可取代的地位。但是,專家們都提出同樣的憂慮認爲“政治因素”是臺積電保持領先的重大變數。

“半導體產業已經變成是一個全球在爭奪的戰略物資,難免會摻雜政治上的成分,所以無法純粹從產業或是商業的營業利益來看,會讓產業整個運作狀況就會比較複雜。”劉佩真表示。

朱成志提到,臺積電的資本支出是所有公司最高的,未來3年是1000億美元;三星雖然也高,但是不是全部做芯片代工。(注:臺積電2021年280億美元、三星296億美元將分別投資於記憶體與芯片代工等相關事業),如果只是商業考量,臺積電就是全球最領先的技術。

朱成志:“如果這種商業模式碰到政治力介入,它可能會有變化,不是我們100%能夠評估。假定臺積電不需要到美國、日本、歐洲設廠,臺積電領先優勢地位絕對沒有變,但是它確定要去那些地方設廠就要打一場不一樣的戰爭。”

朱成志認爲,臺積電到其他國家設廠有利有弊,風險是技術有可能會慢慢傳出去,而且每一個國家的廠成本都比臺灣高,對它的利益也會有所影響。但是,臺灣面臨“五缺”(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到其他國家設廠必須幫忙解決這些問題,同時還能享有租稅優惠,這些變數都將成爲臺積電未來的挑戰。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黃春梅 臺北報道 責編 許書婷、何平    網編 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