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美新政府對臺政策應超越軍售
2020.11.12 16:15 ET
隨着美中關係越發緊張,作爲兩國敏感議題的臺灣也成爲雙方博弈的焦點之一。美國大選過後,新政府將如何處理與臺灣的關係讓外界極爲關注。
“美國和臺灣的關係非常牢固,雙方有着共同的利益。臺灣不斷爲社會做出努力,同時在國際上顯其民主力量。中國持續向臺灣施壓的情況也引發了美國的關注。”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力量項目主任葛萊儀(Bonnie Glaser)11月12日在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e)舉辦的一場線上討論會上這樣說道。
美臺關係好 但經濟合作不夠?
不過,葛萊儀隨即話鋒一轉,表示經濟合作是美臺關係中的薄弱一環。
“特朗普政府執政期間,美國和臺灣一直缺乏貿易層面的對話。即使在臺灣總統蔡英文開放美國豬肉、牛肉進口臺灣後,也沒有釋放出開啓貿易談判的訊號。”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日前宣佈,美臺即將於本月二十日展開“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並由美國國務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主持,臺灣經濟部次長陳正祺將率團出席。會議主題將包括安全供應鏈、5G網路等議題。
布魯金斯學會非常駐資深研究員林夏如在討論會上也強調了美國與臺灣加強經濟合作的重要性。
“這樣能防止臺灣繼續依賴中國廉價勞動力所帶來的資金,也能阻止臺灣年輕人前往中國大陸工作,導致臺灣人才流失。臺灣需要與美國及其他價值觀相同國家加強合作,以創造更多崗位、推進創新,發展經濟。”
中國仍是臺灣首要挑戰
美國在臺協會前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則提到,臺灣兩黨在中國到底是“經濟機會”還是“安全威脅”的問題上存在分歧。
“相較於蔡英文政府,馬英九政府對北京抱有較爲妥協的態度。然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北京的最終目標是通過‘一國兩制’將臺灣納入中國體系中,來自中國的挑戰依舊艱鉅。”
近年來,兩岸關係迅速惡化,中國似乎正透過各種方式試圖改變臺灣海峽現狀,包括派軍機和軍艦繞行臺灣,擠壓臺灣的國際空間,挖走臺灣邦交國。其中,中國對臺灣的軍事施壓尤爲明顯。中國解放軍近期在臺灣周邊動作頻頻。臺灣國防部早前公佈的報告認爲,解放軍機飛越臺灣西南空域防空識別區將成爲常態。
軍售不夠 還要軍訓
美國智庫新安全研究中心亞太安全計劃兼職研究員塞耶斯(Eric Sayers)在同一場研討會上建議美國擴大對臺灣的承諾,而不僅僅停留在對臺軍售層面。
“既然海峽兩岸的安全穩定是美國國防戰略的重要議題,那麼美國不單單要對臺軍售,還要與臺灣有軍事上的合作,包括派遣人員到臺灣培訓當地軍官,建立嚴謹的訓練系統,與臺灣軍隊舉行聯合軍演。”
在談到美國新政府的對臺政策時,卜睿哲呼籲外界耐心等待,表示未來三個月新政府將聚焦政策制定而不是政策實施,臺灣政策會被納入包括對華政策在內的美國亞洲政策中,強調新政府深知中國野心,鼓勵臺灣對美國抱有信心。
(記者:韓潔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