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臺專家示警: 嚴防中國竊取商業機密
- 加拿大華裔航天工程師涉嫌爲中國工作 遭起訴
- 加拿大再有華裔學者“政策違規”
- 加拿大重點大學內均設有中共黨組織 研究成果被中國竊取濫用
- 中國影響滲透加拿大學術界 加拿大官方提出警告
- 中資在加拿大開辦學校 要求老師避談敏感話題
美國駐溫哥華總領事館和駐溫哥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上星期舉辦了一場「綠能智慧財產權研討會」,美國丶加拿大和臺灣三方專家,包括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中國智慧產權首席法律顧問暨主任曼格森(Michael Mangelson)丶加拿大領英 (Gowling) 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兼溫哥華辦公室智慧產權主任瑞普利(Roch Ripley)及臺灣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範建得(線上與會)共同分享關於和中國做生意,在智慧財產權上遇到的挑戰。
今年8月,蘋果公司前工程師張小浪(Xiaolang Zhang)就竊取商業機密認罪,他從蘋果公司開發中的自動駕駛汽車計畫竊密並企圖將資料帶到中國。
類似這樣的案件不勝枚舉,年年出現。這場研討會主旨就是希望讓更多國際廠商體悟與中國經商的風險,也認識臺灣在保護智慧財產權上的成就。
美國專家曼格森表示,他的業務涵蓋大中華地區,但八成以上的精力都在處理涉及中國公司侵權的問題。“很多情況是,中國的合作夥伴變得貪婪了,他們不想要付所購買的軟體技術或是專利服務的費用,因此他們就想辦法透過賄賂員工,或者用侵入系統的方法來竊取商業機密。一家公司不要以爲中國是大金主丶大客戶,最後可能是大麻煩。”
他舉例,幾年前中國公司華銳風電(Sinovel)竊取美國超導公司前身AMSC商業機密,最終導致AMSC損失超過8億美元,約700名員工失業。2018年美國法院判處華銳風電繳納罰款150萬美元,但巨大的傷害已經無法彌補。
加拿大專家瑞普利說,加拿大公司也屢屢受害,他們事務所接獲的客戶投訴案年年增多,面對在中國經商成本日益高漲,不少加拿大公司將生產製造轉移到如越南等其他東南亞國家。
他對和中國保持商業往來的公司提出建議:“採取法律行動只是整個戰略的一環,如果要避免權利被侵害,需要及早註冊商標,隨時監控可疑情況,關注公司專有技術是否有被竊取的問題。如果沒有做好萬全保護工作,恐怕會有極大傷害。”
臺灣教授範建得則強調臺灣非常重視綠能產業技術和智財權的保護,臺美加三方在永續能源開發及法規制定的目標是一致的,可共同邁向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
中國和臺灣都正在爭取加入CPTPP,駐溫哥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劉立欣表示,無庸置疑,臺灣是值得信賴的國際合作夥伴。“臺灣是符合加入CPTPP的資格,因爲有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這是臺美加三方的,也可以讓其他的國際友人看到或聽到臺灣在智慧財產權方面的執行是有成效的。”
記者:柳飛 責編: 嘉遠 網編: 何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