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星雲大師辭世 生前影響兩岸政治
臺灣佛光山創辦人星雲大師於週日圓寂,享耆壽97歲。星雲大師在生前不避諱談論政治,甚至兩度以臺灣宗教界代表的身份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面。星雲大師的一生究竟如何影響兩岸政治?
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創辦人星雲大師於2月5日離世。佛光山表示,星雲大師晚年在中風後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儘管如此,星雲大師看淡生死,他在85歲時便已預立遺囑,將個人財產全數捐贈公益,一張紙也不留,只留下佛法與真理。
公開資料顯示,星雲大師本名李國深,1927年生於中國江蘇省揚州市江都縣,童年時便出家。他是漢傳佛教比丘及學者,也是臨濟宗第48代傳人。佛光山開山56年來,星雲大師先後在全球創建了300餘所寺院,並在臺、美、澳、菲等地創辦5所大學和中小學、開辦電視臺與報紙媒體,弘揚佛教不遺餘力,座下有數百萬位信衆。
星雲大師不避參與時政 兩度會見習近平
與大衆對於僧侶的既定印象不同,星雲大師生前不避諱談論政治。他在1949年來臺後就加入中國國民黨,一度擔任國民黨黨務顧問、中央評議委員等職務。儘管加入國民黨一度引發負面聲浪,星雲大師強調,自己的人生觀一點都不政治,只是佛教裏一名關心社會的和尚,弟子更是不分藍綠,都是佛教徒。
此外,星雲大師在2013年做爲宗教代表,還曾隨同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一起訪問北京,會見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星雲大師當時送了習近平一幅寫着“登高望遠”的書法,表達對習近平的期望:“身處高位,遠望到國家、人民的未來,看到整個國際形勢的未來;增強中國的國力,讓中國和世界上的強國並駕齊驅。”會後,星雲大師對習近平評價道:“他(習近平)很開明、質樸、進步,非常睿智。”
2014年,星雲法師曾再度偕同連戰拜訪中國。習近平告訴星雲大師:“大師送我的書,我全都讀完了。”星雲大師則回應,“中國夢”帶給中國更偉大、富強的發展,令人激賞。
學者:星雲大師終身推動“人間佛教”
臺灣清華大學社會學所所長古明君在接受本臺採訪時表示,臺灣的僧團時常推行”人間佛教”,佛光山便是代表之一:“他們不僅是閉關修行在山林之間,更要致力於把人間建立成佛教的福地。” 古明君指出,佛光山致力成爲影響社會的佛教,因此星雲大師不忌諱表達對公共事務的觀點,並且十分願意與兩岸領導人對談。
古明君表示,中國改革開放後,星雲大師加入中國宗教復興的浪潮,因此積極與中國領導人互動、增加能見度,便是想得到弘法的效果。而如今,中國卻基於民族主義想將佛教中國化,“(中國政府)把自己打造成佛教的新祖國,所以佛教已經成爲中國民族主義新的熱情與正統,中國也似乎要自居佛教正統的源頭。”
星雲大師高齡辭世後,佛光山表示,星雲大師生前便希望後事能一切從簡,因此不設治喪委員會、不個別發訃聞,不做繫念佛事。他的遺體將採“封龕”方式處理,不願叨擾四方各界。
記者:唐緣媛 責編:何平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