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受疫情高峯影響 大量羣衆減少節日聚餐
1月22日便踏入了農曆癸卯新年,金虎辭舊歲,玉兔迎新春。去年底,中國政府解除了持續三年的防疫封控,如今正值疫情高發期。今年的春節和過去三年有什麼不同?本臺採訪了三位中國民衆,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春節計劃。
經歷了疫情三年肆虐,中國人終於迎來了疫情全面解封的第一個春節。對中國人來說,這個農曆新年,健康平安比收穫財富更重要。
爲新年做好積蓄儲備 抵抗不確定風險
上海人士李先生(化名)在接受本臺採訪時表示,今年家族聚餐計劃受到了放鬆疫情管控政策的影響。
“我們前幾年家裏親戚都會聚餐,但今年都取消了,這是一個很大不同。”李先生說:“今年上海大家都陽了一遍,一個是體力都還蠻虛弱,大家沒有更多精力去搞這些,加上家裏還有老人。”
李先生透露,很多朋友退訂年夜飯,飯館訂單驟減,加之員工較早回家過年,以往過年還營業的飯館今年都停業。此外,他感覺春節期間物價並沒有明顯上漲。
他說:“還有一個明顯感覺是今年代駕叫不到了,可能之前外地務工人員回不去,今年很早就返鄉了。”
“我身邊也有人飛出去旅遊,但感覺還是比較少。我有做旅遊的朋友,他說大多數人都還在觀望。就是你不知道下一輪會怎麼樣。”李先生觀察發現,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羣,大部分在春節消費上比較剋制。“一個是大多數人對出境和跨省旅行會持觀望態度,第二個就是大家對2023年的不確定性,手上可能還有一點點積蓄,那23年會怎麼樣,不清楚。大家普遍認爲可花可不花的那就不花了。”
置辦年貨更看重營養
北京市民黃女士(化名)告訴本臺,她覺得今年過年沒什麼不同。
“封控三年過年,我們本地人也沒什麼不同,今年外地人都回家了。唯一的不同是以前可能會走親訪友,今年會稍微節制一點,只是核心家庭聚餐,不會弄很多人一起去飯館喫年夜飯。”黃女士說:“以往飯館過年不會停業,今年不是,大部分飯館的廚師、員工都回家了,所以很多停業了。”
黃女士表示,今年她及家人還保留着囤貨的慣性,但置辦年貨方面更看重“增強抵抗力”、“補充營養”等特質。
黃女士說,身邊大部分人還在慢慢消化封控三年的習慣。“中國人的復原力還是挺強的,總而言之還保留着對生活的嚮往和樂觀,但要兼顧現實,儘量做到保護老人,不去看望老人,以免讓他們面臨感染新冠的風險。”
據中國媒體環球網報道,中國線上購物平臺拼多多1月20日發佈了《2023年年夜飯報告》。報告顯示,春節前夕,肉類、海鮮等多種年貨銷量實現翻倍增長,年輕羣體成爲了消費主力。
自我防護 減少聚餐
西安市民王先生(化名)在接受本臺採訪時說,與以往過年不同,今年他們家更降低了走親訪友的頻率,拜年和送禮的方式也大有不同。
王先生說:“今年不準備串門了。以往過年還可以走動,今年(防疫管控)放寬了,陽的人太多了,我也不打算邀請誰來,做好自我保護,不然陽了沒人管。”
王先生表示,因爲家中人口較少,自己年歲已高,儘量避免去超市等人流聚集的場所。他說,他在網上下單買年貨,可以隨時送到家。但因爲大部分快遞小哥也感染了新冠,所以物流還是受到了一定影響。
值此佳節即將到來之際,本臺向您獻上最誠摯的新春祝福,感謝各位聽衆讀者過去一年來的支持,祝您健康平安,闔家團圓!
記者:經緯 責編:梒青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