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疑似感染 武漢患者嘆一牀難求


2020.01.29 16:30 ET
0129a.jpg 2020年1月25日,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內擠滿了等待醫治的肺炎患者。 (法新社)

中國官方宣佈月底前開放一萬張牀位,六千餘名醫護人員從各地奔赴疫區,然而武漢病患現在仍然是一牀難求、難以就醫。本臺記者薛小山採訪了武漢一名還未確診的23歲病患馮倩利。從17號開始有家人發燒,封城之後才意識到要隔離,一家四口現在只有母親尚未呈現出感染跡象。

 

 

記者:可否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您和家人的情況?

馮倩利:我爸今天社區打電話過來,衛監所打電話說武鋼二醫院騰出來有牀位。今天晚上剛把我爸送進去。我家現在是,我媽、我外婆跟我,三個人在家。

我跟我外婆一人隔一邊,我媽現在在客廳。我跟我外婆還有我爸現在三個人,CT結果顯示都是病毒性肺炎,我爸咳得很嚴重,想吐,他說咳得肚子疼、肺疼。我外婆不咳也不燒,她是之前發燒打針降下來之後就沒有再發燒。我也是之前發燒降下來之後就沒有燒了,偶爾咳嗽。我媽昨天查血、查CT都沒有問題,沒有感染。

牀位不足、確診難

記者:你們三個人都已經確診了嗎?

馮倩利:我們沒有確診,定點醫院現在都確診不了,試劑不夠。九醫院說他們的環境達不到測試環境,做不了試劑盒的檢驗。

記者:現在安排牀位的程序和標準是什麼?什麼樣的病號可以有牀位?

馮倩利:說實話我不確定,現在是什麼樣的情況纔可以有牀位。今天是社區協調,前天報給社區,昨天協調了一天,今天到晚上十點鐘才協調下來我爸這個牀位。我現在不知道他們多嚴重才能住院。我爸那個很嚴重了就報給社區。現在都是給每個社區報,社區給你送病人、協調病牀。輕症都是在家隔離。我家是隔離不了,四個人。

記者:那您覺得居委會作爲協調人,連接病患和醫院,這個措施是有效的嗎?

馮倩利:你跟社區、居委會反應,他們找衛監所,可以有第一手消息,知道那個醫院有空位。我們自己去找的話,到網上看哪個醫院開發多少個牀位,等你去找的話 ,沒了。

記者:您一共找了多少醫院?

馮倩利:給我們回覆的醫院都住滿了。二醫院、九醫院都住滿了,普仁醫院收不了,定點醫院基本都是滿的。只有新開的病牀,沒有空出來的病牀。

記者:網上有人建議是否可能開通綠色通道,把武漢的重症患者轉移到有醫療資源的地區?

馮倩利:這個要看各個省份的狀況,能接受就接受,要是接受不了,你往那裏送接也是加重別人的負擔。

記者:建醫院、派醫療隊需要時間,但是對病患來說,死亡是不等人的。如果今天武鋼二醫院沒有牀位,您的父親該怎麼辦?

馮倩利:我要想得出來,我就不會發微博了。今天沒有,明天就只能繼續協調。

身穿防護服的醫務人員正將病人送入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法新社)
身穿防護服的醫務人員正將病人送入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法新社)

封城之後,纔開始自行隔離

記者:回顧整個過程,您覺得哪一步如果做得更好一點,可以避免過多損失?您所接觸到的整個防治鏈條中的所有人,誰最關鍵,誰沒做好,誰該問責?

馮倩利:沒想過。但是,如果說幫助最大,肯定是幫我們協調牀位的社區的書記。

沒做好的就是,我外婆開始打針的時候,就應該重視。如果不是武漢封城,我當時發燒,都不會往這件事去想。

外婆21號做的CT,打針了兩天。封城之後覺得有點不對,說是隔離,其實在家也沒戴口罩,就是把房門一關。當時我媽還和我爸睡一起。當時我爸可能已經開始有點(得病)。主要是一開始沒有重視。

記者:如果17號開始嚴格隔離,您的父親也許不會傳染(別人)?

馮倩利:17號有這個事情就直接去醫院檢測了,那時車還能跑,可以去大醫院。我們家不確定是誰傳染誰,時間都差不多的時候開始發燒。

記者:您的母親沒有明顯症狀,她現在住在客廳,能夠把她隔離開嗎?

馮倩利:我外婆基本不下牀,我基本不出門。我媽每天給我送水送飯就好了。我出去打針會把自己穿好再出去,房門外面的東西我都不碰。我媽每天自己消毒。

記者:醫生說這是可以的?

馮倩利:不知道,沒有問過。隔離就是我不跟她接觸,講話戴口罩。她不進我的房,每天就是照顧外婆喝藥,給她餵飯,戴普通的醫用護理口罩。

她表面上看着說,沒事一定可以過去的。實際上她一定也慌。但是我表現得太慌了,她不能那樣。

記者:您的父親在武鋼二醫院,有沒有人可以照顧他?

馮倩利:沒有。我之前也沒想到這件事。

記者:在應對疫情的過程中,有沒有什麼關鍵的東西,您覺得可以做得更好的?

馮倩利:早點隔離,早點確診,早點戴口罩。

 

記者:薛小山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