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灾损失2013年达4210亿元

0:00 / 0:00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一对外公布中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3年中国天灾损失高达4210亿元,几乎比2012年增加了一倍。

路透社星期一发自北京的一则消息引述中国官方部门的话说,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严重影响到粮食生产,威胁到本已短缺的水源,危及能源安全。

美国知名生态学家、中国环保问题专家吴业钢博士表示,虽然中国环境污染和破坏,像极端的天气状况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强度和规模,但4210亿元人民币的自然灾害损失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因为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是计算人跟自然之间人的损失。现在计算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时,我们要想到人们的财富比以前增加了,人口密度比以前增大了。与中国2013年的GDP总额相比,4210亿元的天灾损失并不大,因此不会对中国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

中国2013年的GDP总额为56.8万亿元人民币,4210亿元的确占了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不过,中国知名环保摄影家卢广星期一对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表示,他个人感觉2013年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没有比2102年增加近一倍的感觉。

“因为从干旱、洪水和地震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几乎每年都有发生,中国本来就是一个自然在灾害比较多和比较严重的国家,再加上还有人为的环境破坏和污染加大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2013年的数据显示比2012年增加近一倍可能与现在中国更加注重数据的调查和搜集,统计做得更细有关。”

卢广强调,虽然中国政府目前加大治理环境的力度,但环境问题目前越发严重。

他对记者表示,他10年前调查中国环境污染问题时发现的很多局部性的问题现在已经演变成普遍性的,中国要想妥善应对天灾造成的经济损失问题,减缓一下经济的发展速度,切实保护环境非常重要。

“因为现在的很多自然灾害并不是真正的自然灾害,很多都是人为造成的,像泥石流、洪水、干旱和很多地方发生的地面塌陷问题。如果中国切实保护环境,这些方面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肯定不会变得严重。”

卢广对记者说,干旱造成的损失对他本人印象最深。近年,干旱和洪涝在中国一些地区同时发生,北方呈现越来越多的干旱问题,台风来得更早,湿地越发干涸,海平面开始上升。

吴业钢博士表示,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未来将因为以下原因会越来越大,不会越来越小。

“一个是气候变化越来越极端,一个是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一个是人口将会越来越多,一个是人类的财富积累也越来越多。由此,我估计在未来十几年,自然灾害对中国和全球其它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只会越来越大。”

面对此种“只会越来越大”的未来前景,人类发展生产要有节制,尤其在对待水源、洪水和干旱问题更要未雨绸缪。例如,洪水本身也是资源。有些一次性洪水可能占全年降雨量的30% 到70%;现在的管理方式是尽可能地放掉所有的洪水,只是为了防洪安全,结果那样排走放掉的洪水不仅污染了近海,而且还可能使一年大多数时间水资源处于短缺的窘境。

(记者:闻剑 责编: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