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被從《中醫藥典》中移除 受動物保護界歡迎
2020.06.10 17:20 ET
本週三,中國正式宣佈把穿山甲從中醫藥典的藥物清單中移除,很多野生動物保護者對此表示歡迎,認爲這表明中國逐漸開始對走私販私瀕危動物實施強化管理。
據法新社報道,中國官方媒體在週二宣佈,今年在《中國藥典》中去除了穿山甲。在此之前,中國政府在法律上增強了對野生動物的保護,使穿山甲可以與大熊貓享有同等級別的保護。
儘管穿山甲交易買賣在國際上是違法,但其身體的一些部位還是經常在黑市上被高價出售,因爲中醫認爲穿山甲可以入藥,儘管科學家一再強調這種動物沒有醫療作用。
瑪麗亞·迪克曼是總部設在納米比亞的稀有瀕危物種基金會的創始人。她告訴法新社,中國的這個措施也許沒有辦法完全禁止穿山甲在黑市上的交易,但卻可以奠定一些法律基礎,減少交易並從法律上勸阻消費者。迪克曼說,在此之前,自然資源保護者這些年曾多次向中國施壓,讓他們把穿山甲從中藥中刪除。不過她認爲,這次的決定,可能百分之九十九是因爲新冠病毒的因素。
一些科學家認爲這種生活在亞洲、非洲的動物,出現在武漢市的華南海鮮市場,成爲此次新冠病毒的來源。
儘管中國官媒《健康時報》週二公佈穿山甲已被除名,但卻沒有說明這背後的具體原因。
非政府組織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的理查德·托馬斯告訴法新社,儘管穿山甲從醫藥正典中被刪掉,這不意味着它不會成爲醫療附加品。但是,“如果除名可以證實,那將大量減少對穿山甲鱗片的需求量。”他強調道,“最終是需求量刺激了買賣。如果可以真實且持久的保證需求量下降,這隻會對穿山甲有好處。”
中國在近幾個月已經禁止銷售作爲食材的野生動物。中國說服羣衆的理由是,食用野生動物會給人類帶來疾病的危害。但是,這不是意味着野生動物交易的暫停,他們仍可以憑藉其它理由進行活動,其中包括了科學研究或傳統中藥。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艾思樂華盛頓報道 責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