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长江蜿蜒六千三百公里,历来在运输、水利、灌溉等行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几十年间,长江沿岸的经济发展也导致这条“母亲河”成为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为整治长江流域欠佳的水质环境,中国政府将在未来两年时间清查和整治长江排污口。
据中国政府网站消息,中国生态环境部上周在重庆召开了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暨试点工作启动会。根据部署,这项行动将覆盖长江经济带的沿江十一个省市。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夏青从1978年起涉足国家水环境研究,主持了长江、黄河等五大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工作。他在与本台记者谈到这项行动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我非常兴奋,(因为)我等了四十年。”
他介绍说,水资源的利用由四个环节组成:用水、排水、入河、河中水质断面是否达标。在过去,用水和入河是由水利部监管的,而排水和水质监测是由环保部监管的,所以这个自然规律的循环被人为切断了。去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以后,原本属于水利部的排水监察工作转入了生态环境部,这打通了“岸上和水里”的环保工作环节。
记者注意到,在这项行动启动前,中国政府就已透露了动向。上个月,生态环境部、发改委联合印发了《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对未来两年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比例、丧失使用功能比例等数据制定了指标,计划还提到了排查整治排污口的工作。
水污染形势严峻
由于长江流域环保工作长期缺乏统筹,其生态环境正加剧恶化。去年数据显示,长江沿岸分布着40多万家化工企业,并已形成了近600公里的岸边污染带,长江干流六成水体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以中下游最为严重。
中国环保人士、“淮河卫士”负责人霍岱珊表示,政府在2016年开始全面推行的河长制,让他看到了治理长江生态环境的希望。河长制旨在省、市、县、乡四级明确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领导相应河湖的环保工作。他说,清查排污口是必由之路,只有搞清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我认为,这套方法没有问题。至于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做哪些工作和它带来的作用,我寄希望于公众参与,能够在公众参与的过程中解决水污染的这些具体问题。最终,水污染是可以治理的。”
《法制日报》还引述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吕忠梅说,江苏、安徽、湖北等多省都希望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发展能源、化工、冶金等重工业,以提振经济。
对此,中国环科院原副院长夏青强调,对长江水道的有效利用并不意味着对经济发展说不:
“首先,要很好地利用长江水道并不是不能发展生产型工业,而是怎样控制它们排放的污染物不要造成长江水质的破坏。所以这应该是如何在发展和保护之间协调的问题,(两者间)并没有根本性的矛盾。”
近几年,中国政府加强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执法力度。日前,中国最高检检察委员会委员张志杰表示,2018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检察机关共批捕了近5000名破坏环境资源的罪犯、起诉了近两万人。
负责人:会一查到底
生态环境部的一位负责人此前表示,清查排污口的工作要搞清楚“五个到底”:到底有多少排污口、到底在哪里排、到底谁在排、到底排什么、到底排多少。按照部门要求,从本月开始,他们会用两年时间摸清入河排污口数量及其分布,建立长江入河排污口名录,并会开展相关监测。
夏青指出,为了确保行动能够达到理想效果,政府最需要在溯源方面下功夫:
“(政府)先要排查,然后要监测,最后要溯源,而最难的是溯源。也就是说,知道(一个入河口)在排污,但是有多少个污染源从这个口排出去。因此,把所有的源头查清楚是最难的。”
据悉,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行动将首先在重庆和江苏泰州开展历时五个月左右的试点工作,并会在此后向其他省市层层推进。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家傲华盛顿报道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