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情三年耗盡醫保?專家:醫療財政是"一筆糊塗賬"
中國國家醫療保障局近期發佈的官方統計顯示,去年醫保結存超過四萬億元人民幣。但當局對於去年的疫情防控支出,卻只給出兩個含糊的數字。那麼經歷三年疫情後,真實的醫療費用支出到底是多少?中國的醫療財政狀況又是如何?
這份快報還說,過去兩年,全國累計結算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種費用1500餘億元,該費用包括“醫保基金和財政補助”。
醫保付核酸檢測43億? 網民:“不可信”
這兩項數據一出,很快登上微博熱搜。很多網友對相關數據表示驚訝,直斥”“太假”、“不可信”。
有網友調侃說:“43億除以14億,平均每人就出3塊錢啊,這好像很划算。如果是疫苗1500多億除以14億,那就平均每人107塊錢。”
也有人說:“光算算北、上、廣、深、重、成、武、杭這幾個城市的核酸人次,你就知道那個核酸費用有多假”。
還有網友說:“4300億還差不多,加上設備人工配套基建,全年保守估計在1.5-2萬億。”
更有網友質問:“醫保如果只支付了這麼一點,其餘的是哪塊資金支付的?”
專家:中國統計數據“按需發佈” 毫無價值
對於官方公佈的上述數據,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大病救助專案前高管任瑞紅告訴本臺:“所有人都知道,全世界抗疫最嚴的就是中國,動不動全員核酸。一次的費用就算是10元吧,大家都可以大概算出來這個費用是多少。”
任瑞紅指出,中國的統計數據都是“按需發佈”,真實的數據老百姓根本無從得知。
旅美財經評論人士王劍也指出,中國的醫保基金分爲城鄉居民醫保和城鎮職工醫保,財政補助則分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而這份統計快報所說的“全年醫保基金支付核酸檢測費用43億元”和“全國累計結算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種費用1500餘億元(含醫保基金和財政補助)”, 其中都未具體講明支付主體是誰,各支付多少。
“它把全國的賬放在一起,然後把城鄉醫保和職工醫保放在一起,其實這個賬是完全沒有價值的,因爲沒有人知道里面發生了什麼事情。” 王劍說。
醫保結存超過4萬億?任瑞紅:既定方針下制定的數據
中國政府在2020年1月下旬頒佈規定,所有新冠患者的醫療費用全部由社會健康保險和公共財政支付。而近兩年來,官方又持續推動所謂“醫保改革”,削減個人福利,導致今年2月在武漢等多地爆發“白髮革命 ”。
民間輿論普遍認爲,這輪醫保改革的主因是去年大規模核酸檢測等疫情相關費用,掏空了醫保資金。
不過,新發布的上述醫保統計快報卻顯示,2022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年末累計結存4.25萬億元;而2021年和2020年的累計結存分別是3.61萬億元和3.14萬億元,顯示餘額似乎還在逐年穩步增長。
對於這一現象,任瑞紅說:“賬面上有這麼多的錢,爲什麼一直以來普通百姓的感受就是醫保資金的不夠用?居民的自費額度越來越多?”
她認爲,超過4萬億的結存顯然是根據中央既定的指導方針公佈出的數字, 而統計局的真實數據機密級別很高,很難看到。
抗疫三年 真實支出到底是多少?
那麼過去三年,中國到底因疫情支出了多少錢,其中醫保基金和財政撥款各有多少?任瑞紅認爲,官方對此不會發布相關數據,外界也無從得知,這都是由中國的“政治制度”所決定的。
不過,從媒體報道和一些研究機構、體制內人士的分析估算,還是可以看到一些彌端。
2月15日,路透社一篇報道指出,2022年,中國各省至少花費了3,520億元人民幣用於應對新冠疫情。其中,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花費超過711.4億元人民幣用於疫苗接種、核酸檢測和醫務人員補貼;經濟排名第二的江蘇省,應對疫情的支出爲423億元人民幣。而這只是一年的各省支出,並不包括中央開支。
面對疫情造成的財政壓力,2020年,中國財政部發行了1萬億元的抗疫特別國債。《中國衛生經濟》曾發表研究文章指出,這些特別國債中,安排的衛生支出就高達1286.4億元。
核酸檢測、方艙建設、疫苗和醫療 花落知多少?
再從三年來的核酸檢測、方艙醫院建設、疫苗和新冠醫療費用等數據來簡單分析,看看相關開支到底有多少。
2022年5月,全國熱議“核酸常態化”之際,華創證券宏觀研究團隊曾測算,自疫情開始以來,全國核酸檢測費用約3000億元,其中2022年前4個月已花費近1500億元。同一時間,據東吳證券研究人員粗略估算,如果中國所有一、二線城市都實施常態化核酸檢測,按每48小時一次計算,每月費用約爲1436億元人民幣,一年的成本就是1.7萬億。此外,這些核酸檢測共需儲備採樣人員約140萬,一年的工資支出就高達1680億元。
此外,疫情期間,中國各省還投入大量資金趕建方艙醫院。2022年4月,各地爲此大興土木之際,一名叫“鄧犇”的網友根據官方發佈的信息,列舉總結了全國各地建造方艙的支出。其中,2020年,武漢的雷聲山和火神山兩大方艙醫院,中央撥款5億元;2021年1月,湖南婁底建設方艙醫院,總投資1000萬元;2021年9月,福建莆田建設方艙,總投資1200萬元;2022年4月,溫州建設方艙,總投資4500萬元;2022年4月,朔州建設方艙,總投資1.1億元。
2022年4月,上海建成方艙醫院牀位16萬張。就算按照之前公佈的最低造價,每張牀位3.70萬元,保守估計,上海在建設方艙醫院上的支出就達到59.2億元。
2022年3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宣佈,要求保證每個省能夠至少有2-3家方艙醫院。此外,按照中國國家衛健委的要求,方艙醫院每1000張牀位需要聘用最少40名醫生、200名護士、20名警察,並需要採購大量核酸檢測設備和視頻監控系統。而這些費用又是一大筆,並不包括在建設成本中。
中國三年來的疫苗和新冠醫療費用又有多少?僅從2021年中國多家疫苗廠商的營收情況來看,科興生物的國內銷售額約680億元人民幣,國藥中生(非上市公司)的估計經營情況與科興相差不多,智飛生物營收超過306億元,天津康希諾營收43億元,康泰生物營收近37億元。另外,2022年,智飛生物營收約384億元,科興生物14億元,康希諾總營收約爲10億元。這些加總就超過2000億。
與此同時,疫情期間還產生了大量救治費用。在2021年3月,國家醫保局發佈的《2020年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快報》中提到,各地醫保部門向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機構預撥專項資金194億元,全年累計結算新冠肺炎患者醫療費用28.4億元。其中,醫保基金支付16.3億元。不過,2021和2022兩年的相關費用均未公佈。
根據國家衛健委官方數據,2020年,當時的中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87071例。以此粗略推算,每一個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大約需要醫療費用3.25萬元。此外,疫情之初,全國4萬多名外地醫務人員帶着設備器材馳援湖北,爲患者提供了超常規的醫療和護理服務,這些成本很難充分體現在上述費用中。如果考慮這些,費用水平實則更高。
慷國家之慨 利益團體大發國難財 最後誰買單?
針對中國官方在疫情之初的規定,所有患者醫療費用全部由社會健康保險和公共財政支付,美國病毒學專家、時政評論人士林曉旭告訴本臺:“這些慷慨安排,實際上使得中共對新冠病毒醫療費的支付承諾成爲一種政治手段,而不是出於實際財政負擔的考量。可以說,中共爲了在全球展現所謂‘中國模式’,強行地在新冠治療上實現最慷慨的全民醫療保健。”
林曉旭認爲,正是當局在新冠治療上的“慷慨”,從而帶動了所謂核酸經濟、疫苗經濟等等,最後全都是政府出面、人民買單。這也導致了包括相關利益團體大發國難財的種種惡果。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曾報道,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定調堅持清零後,生產核酸檢測劑的迪安診斷技術集團的股價暴漲逾10%;另一檢測劑製造商達安基因,以及號稱有助抗疫的中藥連花清瘟生產商以嶺藥業的股價也出現大漲。華大基因創辦人汪建的持股價值已從2019年的逾3億美元,暴漲至20億美元,該公司市值漲至40億美元。
與此同時,還有很多企業或利益集團的醜聞及造假現象被媒體曝光。生產檢測劑的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創辦人梁耀銘在二年間成爲億萬富豪。但2022年初,“金域醫學”區域負責人張某東就因涉及放毒牟利,遭警方通報查辦。
同在2022年,全國各地還有多起核酸企業爲謀利而造假的案例。例如,當年4月份,合肥兩家核酸檢測機構曾出具“假陽性”報告;5月份,上海中科潤達核酸檢測結果頻頻出現“假陽性”,最終遭撤換;同在5月,北京市連破三起核酸造假案件。3家醫學檢測機構被查,31名涉案人員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中國警方也曾公佈多起新冠疫苗造假案件,其中,江蘇、北京、山東等地警方破獲的假疫苗案涉案者自2020年9月以來,透過注入生理食鹽水,加工製成假疫苗,並層層加價銷售,獲利1800萬元,後期因生理鹽水不足,還以礦泉水代替。另有部分假疫苗流向境外。
林曉旭告訴本臺,中國官方在新冠疫情相關的財政政策上操作嚴重不透明,導致與政府相關的利益團體大發國難財,同時嚴重透支醫保。直到最後,醫保耗空和國家財政難以爲繼,才轉爲增加醫保的個人自費。
官方發佈 能否反駁“白髮運動”?
中國國家醫保局發佈了2022年醫療統計快報後,官媒《人民日報》隨即發文,強調“2022年國家基本醫保基金累計結存超4.25萬億元”;東海證券的《醫藥生物行業週報》也宣稱,“醫保基金支付能力良好”。
王劍告訴本臺,“它說這個數字的目的,就是用這個來反駁之前的‘白髮運動’。各個省所謂的醫保改革不是把個人賬戶的錢減了嗎?所有人都在講的一件事情,爲什麼你會減,就是你把這個錢花掉了。花掉了醫保基金的錢,所以就扣老百姓個人賬號的錢。”
不過,王劍認爲,中國醫保局的數據發佈並不能反駁‘白髮運動’,因爲其中並未指明疫情相關費用是從哪裏支付的。而且政府財政報告也顯示,去年中央政府的醫療開支只比預算增加了1.2%,因疫情爆發導致的核酸檢測和疫苗支出顯然都不在預算之內,地方開支相對也沒有增長。
“那也就是說,中央政府沒有給錢,地方政府也沒有給錢,那錢從哪裏來?”王劍分析,統計快報的數據只能證明一點,就是民衆的判斷是對的,也就是醫保資金被大量挪用,以應對疫情。“實際上,中國的醫保制度、退休制度一塌糊塗,爛到了天際,世界奇觀。沒有人監督,人大都不去監督,所以這是一筆糊塗帳。”
上述中國官方的醫療統計快報還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34,570萬人,比上年同期減少1,727萬人,同比下降1.3%。對此,官媒解讀爲,疫情期收入下降影響繳費意願。
但專家認爲,真正的問題在於中國的醫保制度本身不透明,缺乏監督,民衆沒信心。這種狀況不改變,未來可能還會有很多類似“白髮運動”的民衆抗議事件發生。
記者:凱迪 責編:何平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