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將採取專項行動 “干預”未婚女性墮胎
中國新生兒出生人數不斷下降,北京下令各部門和地方政府想方設法制止人口問題惡化。中國官方近日公佈《中國計劃生育協會2022年工作要點》,提到要“開展未婚人羣人工流產干預專項行動”,換言之,未婚先孕想做人工流產須獲得官方准許。
中國官方計劃生育協會官網近日公佈有關《中國計劃生育協會2022年工作要點》,其中提到要“開展未婚人羣人工流產干預專項行動,減少青少年意外懷孕和人工流產”。但該份《工作要點》並無具體內容,而當局採取新措施的理由僅僅是“減少青少年意外懷孕和人工流產,提高羣衆生殖健康水平。”對此,有微博網民調侃道:“這是我今年看過最棒的科幻小說”,另一位網名“茶杯裏的離經叛道”留言:“笑死,哪個文件出來沒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當年計劃生育說得多好聽,但是那些人乾的那些是人事嗎?”“來世虛竹”留言寫道:“要警惕說着愛到皮肉裏的溫暖話,使着來自骨頭裏的惡毒勁”。
新措施會衍生單親家庭等社會問題
關注中國計劃生育的媒體人鍾濤先生,本週四(10日)接受本臺採訪時說,當局爲了提高出生人口,所以採取這項措施,但往往會帶來另外的問題:
“從現在的形勢來看,很多相關法律問題無法突破。特別是未婚先孕,甚至未成年女性未婚先孕問題、法律和社會道德問題就會成爲社會常態,這也造成單親家庭越來越多。”
《中國婚姻報告2021》數據顯示,2013至2020年,中國結婚登記對數從1347萬對的歷史高點持續下滑至814.3萬對,2020年同比下降12.2%;結婚率從9.9‰降至5.8‰。其中,《2019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9年初結婚人數從2386萬降至1398.7萬人。
鼓勵單親家庭和早育可能成爲未來的計生工作重點
資深媒體人鍾濤認爲,面對八年內結婚人數持續下滑,官方不再寄望於高齡產婦,而將目標轉向未成年人。他對本臺說:
“鼓勵單親家庭和早育可能成爲未來的計生工作重點。特別是那些在校的學生人生觀尚未形成的,如果社會開放(先孕),其實他們(年輕人或學生)很願意去嘗試,也不會考慮生育孩子帶來的負擔。”
性別權益組織 : 當局仍然把女性當成了生育機器
關注性別歧視的北京公益組織益仁平中心聯合創辦人陸軍接受本臺採訪時說,對比去年,今年提出的《中國計劃生育協會2022年工作要點》的其中“未婚人羣人工流產干預專項行動”,其目的並不是爲了保障年輕女性的健康,而是希望有更多的新生兒。他說:
“換句話說,仍然把女性當成了生育機器。這再一次印證了中國政府幾十年來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出現變化。從根本來講不是爲了保護國民的生殖健康,而是爲了服務於它(政府)控制的人口政策。當它需要控制人口的時候,推行人工流產、強制墮胎,而且大力推進。當它需要爲了提高所謂民族生育率,人工流產就成了它專項整治的目標。”
雖然官方的上述政策含糊其辭,並未明確不準人工流產,但是不少網民已經看出其中端倪。一位新浪網民稱,二十年前親戚意外懷孕雙胞胎男孩,在獨生子女政策下做人工流產,如果拒絕就會失去工作,現在開放三孩,又要干預人工流產,當年強制流產是你們,現在推廣生育還是你們。
陸軍說,在新的干預政策下,基層政府作爲執行者,還會採取強制性措施:
“各級各地政府肯定會出現各種亂象,比如權力的濫用,對政策的隨意解讀等,這些將很難避免了。會對人工流產服務設置很多門檻,有利於他們的權錢交易。”
據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官網信息稱,《工作要點》已經印發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生協,計劃單列市等部門,要求各部門確保如期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記者:喬龍 責編:溫曉平 許書婷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