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病毒學者石正麗警告:冠狀病毒疫情恐再爆發
近日,中國知名病毒學者石正麗撰寫的一篇論文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這篇論文警告說,世界需要做好面對另一波冠狀病毒疫情爆發的準備。
香港的《南華早報》披露,中國武漢病毒研究所專家石正麗及其團隊今年七月在英文期刊《新興微生物與感染》(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發表研究論文,警告全球必須做好冠狀病毒再次爆發的準備。論文指出,有鑑於新冠病毒曾經在全球擴散,所以冠狀病毒在未來可能會再度引發大規模疫情。
上述論文由石正麗在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團隊共同發佈,他們已經評估40種冠狀病毒具有感染人類的機率,並認定過半數病毒存在“高風險”。此外,石正麗團隊還確定有六種病毒可以傳染給人類並致病,而另外3種病毒則會傳染給其他動物。
學者:石正麗的研究恐增強病毒致命性
在石正麗發出警告後,外界關注冠狀病毒是否會再度全球流行並且重創民衆的生活?對此,美國陸軍研究所病毒系實驗室前主任林曉旭在接受本臺採訪時分析,冠狀病毒感染人類本身是小概率事件,而病毒要成爲大規模傳染病更需要有很強的適應性。因此,要出現如2019冠狀病毒高傳染率且致命的新型流行疫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林曉旭說:“剛剛跨宿主能夠傳播的病毒,適應新宿主的傳播能力會比較差,很多即使跨宿主傳播很快也會滅絕(die out);一方面可能傳播非常慢,一方面如果致命性太強,它在感染新宿主的過程中,病毒也會很快被淘汰。”
林曉旭指出,石正麗的文章具有學術性探討的意義,但冠狀病毒未必會成爲如文章中聲稱的極具威脅。林曉旭同時認爲,石正麗團隊所做的病毒實驗本身相當危險:“有一點諷刺的是,一方面你在自然界中分析哪些病毒是有可能有危險的、能夠傳播到人,但另外一方面,你自己的實驗室同時在做功能爭議的研究,加強病毒對人體的適應性。”
林曉旭表示,石正麗的研究不斷強調冠狀病毒如何從自然界傳染到人類,這也將有助於中國當局宣傳2019冠狀病毒來源自動物的說法:“這篇文章一定程度是石正麗自己給自己洗白用的,她做了很多分析,說其他病毒很有可能傳染給人類(spill-over)。但是,2019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你實驗室加工的病毒到底有沒有洩漏出來?這個纔是核心的問題。”
而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榮休教授李敦厚則指出:“這篇由周鵬做爲通訊作者的文章有兩個重點: 第一,是在已知的冠狀病毒中,點名有20類冠狀病毒已經或有可能從動物傳染給人類,因此具高危險性;第二,該研究透過血清診斷製作了16類試劑,爲可能的疫情做準備。不過,通篇看不到冠狀病毒疫情極可能再次爆發的預測。”
世界衛生組織:冠狀病毒的確有可能再度大流行
本臺記者週一致信世界衛生組織,詢問有關冠狀病毒再次全球流行的可能性。對此,世衛組織發言人塔裏克·亞沙雷維奇(Tarik Jasarevic)表示,冠狀病毒的確存在再度大流行的可能:“(石正麗所警告的大流行)這可能會發生,這也是爲什麼我們致力於疫情前的準備。在此次疫情前,我們認爲冠狀病毒具有流行病和大流行的可能性,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在疫情爆發之前就已經有了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MERS-CoV)和新型冠狀病毒的技術主管。”
石正麗論文恐成北京向西方國家示警
另一方面,儘管石正麗的研究在今年7月便發表在英文期刊上,但是這篇論文直至本月纔在中國境內引起注意。《南華早報》指出,這可能與論文是以英文的形式發佈有關。不過,該報道引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消息人士表示,這可能也顯示當局的新冠清零封控措施突然解除後,官方及民間都不想再提及新冠疫情相關議題。與此同時,因爲議題敏感,中國多數的病毒學家都不願意針對石正麗的研究發表評論。
對此,李敦厚指出,這篇論文在時隔數月後才獲得外界關注,背後的原因相當耐人尋味:“文章在兩個多月後才被大規模宣傳很不尋常,這背後的原因可能與石正麗被提名中國科學院院士有關,因爲她對國外而言是有些爭議的。"
而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原醫療救助部部長任瑞紅則認爲,許多中國學者發表論文時都使用英文,因此並不存在以英文撰寫文章導致關注度較低的問題,而石正麗的研究在此時獲得關注,背後其實是中國當局在傳遞政治信號:“在我看來是種警告,它(中國政府)隨時還有可能、有能力再製造一場更嚴重、對全球影響更大的疫情。但它願不願意去做,取決於西方國家對它的態度。”
記者:唐緣媛 責編:何平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