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上近日发起医师联署呼吁,要求制止攻击医生的暴力活动。有报道说,到7月23号周四已有近60万中国医师签名, 显示中国大陆医患冲突激化,针对医生的暴力行动有增无减。
这次网上百万医生签名呼吁活动,缘起广东龙门县医院医生欧丽志遭一位有精神病史的患者持刀袭击的事件。广东媒体报道说,欧丽志身上多处被砍伤,目前正在广东中山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抢救。该医院医生发起募捐活动,总共募集了两万多人民币。同时,开展了这项名为“百万医师联合签名—制止暴力”的网络签名活动。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到7月22日,共有60万中国医疗工作者签名。
近年来,中国大陆医患矛盾凸现,患者及家属袭击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中国医师协会的调查显示,2014年有13%的医生遭遇暴力袭击。中国医院管理协会的类似调查结果显示,从2002年到2012年的10年间,中国大陆攻击医务人员的事件平均每年增加23%。《华盛顿邮报》的报道认为,这突显中国的医疗健康系统面临危机。
在美国的李洪宽认为,中国大陆医患矛盾尖锐说明,中国从90年代后期开始的医疗改革已经失败,
“这是医疗改革失败的结局。现在医疗费用和药物费用非常高,都是十多倍的利润。患者苦不堪言,在疾病折磨下,心理上多少有些失常,结果出现非理智的反应。”
八十年代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的李洪宽表示,中国大陆税费高涨,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不多,造成中国医疗费用大幅上升,对中国医院患者形成巨大经济压力。但他认为,患者的不满情绪不应该发泄在医生身上,
“直接找医生报复,这是不对的。因为费用高不是医生决定的,主要是医院决定,而且税太高,这是国家政策造成的。”
在中国大陆,过去两年,每年都有医生团体和医院管理部门发表公开信,呼吁制止针对医生和医务人员的暴力攻击。2014年,中国全国政协90名医疗界委员联名呼吁制止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攻击。也有医生联名呼吁,中国媒体客观报道医患纠纷,并对错误报道进行纠正道歉。
广东的医生陆女士表示,在医患纠纷中,社会倾向认为患者是弱势群体,而媒体在报道中倾向病人,甚至接受患者编造的理由,使中国大陆形成了一种仇视医生的气氛,
“媒体报道一些道德不好的医生,有点过度渲染,把白衣天使描述成为白衣魔鬼。这种情况下,就有专业的医闹机构出来。”
在欧丽志医生被刀砍成重伤之后,广东医疗部门向当局要求,在省内医院设立警点,派驻警察制止暴力医闹。但也有专家认为,这只能有临时和短期的效果,要解决问题,必须解决中国医疗体系的结构性问题。
中国大陆目前有两百万医师,每千名人口有1.75个医师。按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医生数目,中国大陆在世界上排名落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中国大陆高职称的医生大部分集中在大城市和东南部发达地区的大型医院,边远地区和小型医院医生奇缺。
广东的陆医生表示,由于中国病人只信任大医院,所以大城市中的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小城镇的小医院却空置严重。她认为,中国社会相互不信任的气氛同样影响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不但为治疗增加难度,也是医患纠纷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病人的背景肯定很不同,两者之间如果没有信任,这个难度太大了。中国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反映在医患矛盾上,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复合体。”
陆医生介绍说,由于医生收入与其职业风险不成比例,近年来,医学院招收学生已经出现困难。中国政府每年投入医疗健康的财政资金不少,但却主要服务于党政军官员系统。中国是世界上医疗资源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
在美国的李洪宽认为,中国的医院确实需要大的改善,这需要中国政府大幅增加针对普通民众的健康卫生财政投入,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并对中国医疗体系进行全面改变。
记者石山(责编: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