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竊取西方科技:三種方式 三個反制
2020.11.24 15:54 ET
美國特朗普政府已經正式開始與當選下屆總統的拜登團隊進行政權交接。美國新政府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如何繼續打擊中國對美國的科技信息的盜竊行爲。長期關注此議題的美國學者表示,西方世界需要持續揭露中國利用“灰色地帶”轉移技術的做法,尤其是掩蓋在學者學人、統戰組織背後的政治滲透。
中國善用“灰色地帶” 獲取西方技術
“沒有任何國家擁有如同中國政府的規模及野心,要達到在2049年成爲技術極權主義的超級大國的目標。”德國外交政策協會(Germ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資深研究員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11月24日在一場線上研討會中分享自己與美國喬治城大學教授漢納斯(William C. Hannas)合着的新書,《中國對外國技術的追求:超越間諜活動》(China's Quest for Foreign Technology: Beyond Espionage)。
書中研究發現,中國極權專制政府在訂下成爲技術強國的目標之後,用三種方式獲取海外技術。首先是合法路徑,透過與海外公司達成合資協議。第二是非法,涉及網路犯罪竊取或經濟間諜活動。第三種則是最常見的方式:利用“灰色地帶”獲取技術,比如透過學校、研究中心、學者學人、商業往來等做掩蓋,但背後卻是一個龐大的中共政體在支持,以達到政治目的爲最終目標。
狄雨霏說,這種利用灰色地帶的方式被北京政府鼓勵並廣泛應用,而考慮到中國極權主義者利用技術擴張對世界的影響,自由開放社會必須意識到其中的威脅。她提到,北京政府清楚地把美國訂爲需要超越的目標。
“對中國而言,很清楚他們是要與美國在科學、技術及創新領域競爭。” 狄雨霏說。
應對中國技術竊取的三個反制方式
美國政府在近幾年加大了對中國盜竊科技信息等議題的重視。那麼拜登的新政府應該如何做才能延續這一政策方向呢?
狄雨霏回答本臺提問時給了三點建議,首先,要繼續讓公衆意識到正在發生的事情,才能讓政府更有面對問題的動機,進而採取更有針對性的關稅與制裁措施。 “取代美國現在有點無差別性的增加關稅的措施,轉而把重點放在更有針對性的制裁清單上,尤其針對那些盜用或竊取關鍵技術的外國實體。”
其次,加強辨別和揭露出中共的統戰組織及統戰戰略。第三,擴大《外國代理人登記法》(FARA)的執行目標。
狄雨霏的研究發現,在美國及歐洲一些以學者學人爲名義的機構,成爲海外技術轉移至中國的路徑。他說,新政府可以利用《外國代理人登記法》的框架,引入篩選和識別機制,識別這些人和組織背後的金源、政商往來紀錄。
她舉了自己曾經調查的全歐華人專業協會聯合會(FCPAE)爲例,這是一個總部位於法蘭克福而在全歐洲至少有六十個分會的中國科技組織,他們自稱是沒有任何政治色彩的組織,但這並非事實。
如何揭底統戰組織?
美國智庫詹姆斯城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在今年九月發佈的關於中國統戰部的研究報告發現,透過剖析超過一百六十份各中國政府機構的財政報告,反駁了中國官方有關西方不實報道中國影響力活動、“惡意炒作統戰部正常對外交流”的指責。
報告發現,中國僅2019年的統戰預算超過二十六億美元,其中有六億專門用於針對影響外國人和海外華人社區的工作,統戰部的總預算超出中國外交部全年預算。
上述報告的撰寫者、美國喬治城大學安全研究中心(Georgetown Security Studies Program)研究生費瑞安(Ryan Fedasiuk)告訴本臺,揭底統戰工作的難度在於中共的高度不透明。另一方面,在美國辨別中共統戰的工作與意識仍然不足。
“目前許多辨別和回應中共統戰工作的責任,落在個人身上。因此不幸的是,當美國公司與海外合作伙伴接觸時......對美國這些大學管理者、科學研究人員來說,他們很難真正瞭解自己正在跟誰打交道,以及辨別哪些類型的合作可能帶來潛在風險。”
費瑞安建議,美國應考慮建立一個獨立於情報界的國家科學技術分析中心,爲美國科學界與其它組織的科學技術國際交流評估風險,並提供指導規範。
(記者:唐家婕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