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回國 名人效應能改變黨管企業的本質嗎?

2023.03.27 13:54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馬雲回國 名人效應能改變黨管企業的本質嗎?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
美聯社圖片

本週一,馬雲回國的消息衝上微博熱搜。這位曾經的風雲人物在出走海外一年多後,爲何再次引發輿論關注?他的動向似乎成爲習近平連任後,觀察中國所謂"黨領導一切"的風向標之一。

 

 

多家海內外媒體披露,阿里巴巴及螞蟻金服創始人馬雲已回國數日。一段中國網絡流傳的視頻顯示,馬雲及一衆阿里巴巴高管本週一在杭州參觀了他創立的雲谷小學,並與該校師生討論了最近大熱的ChatGPT人工智能技術。

 

 

馬雲回國的行程一出,瞬間引爆網絡熱議。

2020年10月,馬雲在上海舉行的外灘金融峯會上公開批評中國金融監管制度。事隔不久,當年11月,螞蟻集團的上市行動被當局緊急叫停。自此馬雲長時間旅居海外,並先後被媒體曝光現身西班牙、荷蘭、日本等國。美國媒體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披露,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說服馬雲回國,以展現政府對民營企業的支持,但遭到了馬雲的婉拒。

馬雲上次公開露面,是在去年11月的“鄉村教師計劃”活動上。當時馬雲以視頻連線的形式表示,“希望儘快能與大家線下見面”。當時外界推測,馬雲的言論釋放了回國的信號。

美國民間機構“信息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青在接受本臺採訪時分析說,馬雲此次的行程安排可能是與中國高層達成了一定的協議。

“毫無疑問的,中國政府肯定是給了他(馬雲)非常明確的,而且是高層給了保障,對他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和他提的一些其他要求都會滿足。”李恆青說:“現在經濟下行壓力這麼大,所以中國共產黨的高層可以委曲求全,給你們好處,讓你們來發展經濟。”

 

(微博截圖)
(微博截圖)

2021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表態“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此舉也被外界解讀爲中國民營經濟的寒冬。然而,2022年的上述會議則調轉方向,承諾“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今年人大、政協“兩會”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藉助看望政協會議民建、工商聯界委員時強調,要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

美國羅耀拉大學商學院副院長丁弘彬教授告訴本臺,馬雲回國無疑是習近平領導的第三屆政府對商界釋放的友善信號之一,試圖以此提振民營經濟,重塑企業家信心。但他認爲,當局預期的收效恐不會太大。

“他會公開露面甚至會講話,但期待過去的那個馬雲出現是不太可能了。”丁弘彬說:“疫情封控這幾年,習近平把大家都嚇壞了。他用很多種方式去證明中國政府的經濟政策就是上面說了算,非常不可預測。”

丁弘彬還表示,此前螞蟻金服、滴滴出行等中國龍頭企業遭打壓已經讓外資和民營企業家紛紛轉爲保守的營商策略。同時,習近平近期支持普京的外交政策,更會讓外資考慮中國面臨被國際社會制裁的風險,而進一步喪失對中國的投資信心。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日前在北京開幕,論壇主題爲“經濟復甦:機遇與合作”。中國主要官媒突出報道與會多家跨國企業代表抵達北京,並且看好中國經濟前景,願意繼續在華投資。

但李恆青認爲,中國經濟的真正問題還沒得到解決,這也是大批民營企業家難以繼續營商而選擇出走的原因之一:“真正的問題在於,中國要實行法治化而不是人治化。如果沒有法治化,沒有保護民營資產最基本的權益、對所有權的基本保護的話,怎麼可能真正帶來經濟的繁榮?馬雲回去,又能意味着什麼呢? ”

 

記者:經緯    責編:何平    網編: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