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違約 中植系爆雷 中國政府會出手嗎?
近期,中國房企碧桂園沒有如期兌付美元債券票息,引市場恐慌。與此同時,中國金控集團"中植系"旗下多家公司也發生爆雷。專家認爲,爆雷接踵而至必然對中國經濟產生負面的溢出效應,且中國政府不會出手、也沒有能力挽救頹勢。
又一個恆大?
據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日前報道,中國規模最大的龍頭房企碧桂園日前未能如期支付兩筆總面值十億美元的美元債券票息,引市場恐慌。
雖然碧桂園表示,“仍處在三十天付息寬限期內”,正在“積極優化資金安排”,但市場給出了反應。碧桂園股價本週一在香港股市觸底,其美元債價格也應聲下跌。
路透社週一報道,碧桂園首次表示,希望延期三年支付九月二日到期的一筆價值將近四十億元人民幣的在岸債券。路透社還有報道說,碧桂園的困境可能會對購房者和金融機構產生寒蟬效應。如果財政支持不能儘快兌現,更多的私營房企將岌岌可危。碧桂園違約後,其他兩家中國私營房企——龍湖集團和新城集團雖然發佈公告表示運營良好,但其股價也應聲下跌。
而過去兩年裏,數十家中國房地產企業或多或少被爆出違約。此前恆大集團因違約成爲了債務危機的風暴眼,但中國政府並未出手相救。而此次碧桂園的債務岌岌可危,中國政府的反應再次成爲外界關注的焦點。
專家:中國政府不會、也沒有能力託底
華盛頓民間機構“信息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青在接受本臺採訪時表示,爭議點並非在中國政府是否出手,而是政府“力不從心”。
“現在中國政府已經力不從心了,財政已經枯竭了。”他說:“中國政府現在還在嘗試,有沒有可能把這些民營企業家在過去二三十年中所賺到自己手裏的錢再吐出來。”
作爲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房地產頻頻爆雷不僅動搖了投資者信心,還引得中國政府的擔憂。市場擔心碧桂園未能如期兌付債券利息可能會對整個房地產行業產生負面的溢出效應。
隨着經濟下行、消費信心萎靡,中國政府對此前收緊的樓市政策多有調整,但外界認爲其目標着重於穩增長而非救房企。
旅美經濟學者秦偉平則認爲,中國政府根本沒有打算出手。
“如果經濟基本面比較好,只是某一家、或某幾家經營出現問題,中國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完全有能力去救,哪怕涉案資金達萬億之多。”他說:“但中國問題是哀鴻遍野,不是一家恆大、一家碧桂園、一家中植系,後面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會出問題,政府想救也沒有能力救。”
中國媒體第一財經上週報道指,碧桂園在違約後,正在着手進行債務重組,隨後其十一種在岸債券暫停交易。報道還指,碧桂園目前尚未交付房源約九十萬套,且多集中於三、四線城市。
碧桂園官方上週表示,企業面臨流動性危機,預計今年上半年將面臨鉅額虧損。
彭博社報道也指出,今年九月將是碧桂園的另一個償債高峯,可能要償還超過九十億元人民幣的在岸債券。
此外,中國房企萬達雖然還未傳出爆雷事件,但自本月初起,萬達內部掀起了反腐浪潮,多名萬達高管接受警方調查,包括高級副總裁劉海波。
"多米諾骨牌效應"一觸即發?
與此同時,中國最大的民營金融控股集團“中植系”近期也受房地產拖累,發生爆雷。
據財新網報道,中植集團旗下四大財富管理公司(恆天、新湖、大唐和高晟)發生大面積違約。本次債務危機的核心——中融國際信託因投資房地產失利,保守估計爆雷金額就有三千五百億元人民幣。投資者從8月8日起陸續收到金融產品停止兌付通知,加劇了“中植系”的信用危機。
據澎湃新聞報道,受制於中國政府“住房不炒”的政策,房地產行業貸款渠道受阻,而“中植系”旗下中融信託等公司成爲融資新渠道,但合作伙伴卻頻頻爆雷,加劇“中植系”的困境。
但本次“中植系”爆雷的產品集中在定融,單筆投資從三百萬至五十億不等。單筆金額的限制導致受影響最大的都是高淨值客戶,包括十五萬名投資人和近五千家企業。
秦偉平說,中植旗下的產品在追求高回報時必然承擔高風險,從道義上來說,中國政府也不應該用納稅人的錢去救高淨值客戶的投資損失。他還表示,一旦爆雷成爲常態,在中國整體經濟遭到重創下,普通人也無法獨善其身。
“經濟嚴重下行的情況下,沒有資產是安全的。大家辛辛苦苦存的錢,哪怕是在銀行裏,最後一系列債務危機、金融風暴打下來,銀行裏的錢是取不到的,銀行會破產,買的理財產品更沒有抗風險能力。”他說:“就是‘傾巢之下豈有完卵’的感覺。”
近期爆雷事件接踵而至,輿論將其稱爲中國版“雷曼風暴”。秦偉平認爲,中國的金融危機實際上已經爆發。
他說:“只是中國政府可能一直不太願意承認這點。政府如果宣告已經發生危機,可能會引起更大規模的恐慌,不利於它維護社會的管理。”
記者:經緯 責編: 申鏵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