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快速擴張引發全球貿易戰新隱憂
《華爾街日報》報道指出,爲提振經濟,中國政府決定加大對製造業的投資,但是這一舉措卻引發新一輪全球貿易戰的隱憂。
中國政府近期宣佈了大規模的製造業投資計劃,意在提振經濟並增強工業能力。但是,這一政策卻引發了全球貿易緊張局勢的升級。中國製造業的擴張擠壓了世界各地的企業,尤其是在硅晶圓和金屬市場,引發了對新一輪全球貿易戰的廣泛擔憂。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本週五(8月23日)報道,在兩年前美國政府頒佈的氣候立法及數十億美元稅收減免和政府貸款政策的推動下,馬薩諸塞州的初創公司CubicPV斥資14億美元計劃在德克薩斯州建設一座晶圓廠。不過,由於中國的硅晶圓產能過剩導致全球市場價格扭曲,CubicPV今年早些時候被迫暫停建廠計劃。
與此同時,智利鐵礦石開採商及鋼鐵製造商CAP也正在遭受中國傾銷的廉價金屬的衝擊,被迫關閉大型鋼廠。
上述報道指,中國政府加大對製造業的投資,旨在恢復經濟活力,增強工業韌性,並嘗試避免引起國際抵制。然而,這一策略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貿易緊張局勢。歐盟近期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徵收額外關稅,成爲貿易緊張局勢的最新跡象。同時,印度、日本和英國等國家也開始對中國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
一些政策顧問指出,中國經濟需要擺脫對製造業和建築業的過度依賴,轉而優先考慮刺激內需,以實現更穩健的增長。但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堅持推進國家主導的製造業模式,如電動汽車、半導體和綠色能源,認爲這是完善中國製造業構想的關鍵步驟。習近平的政策並未將產能過剩問題納入短期考量,而是側重於建立全方位的工業供應鏈,以應對潛在的國際制裁。
《華爾街日報》分析指出,長遠來看,中國的擴大產能舉措可能會引發更多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如果中國無法找到足夠的市場來消化新增產能,將可能面臨更嚴重的經濟和貿易挑戰。這種局面不僅對中國自身,對全球市場和國際貿易體系也將產生深遠影響。
記者:經緯 責編:李亞千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