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叫停監控資金流措施 引發外界揣測
中國人民銀行今年一月份發出通知,各地銀行自3月1日起對個人賬戶存取人民幣五萬元以上現金或外幣等值一萬美元以上,需登記資金來源。但本週一晚間人行發出“暫緩實施”的公告。
中國人民銀行官方網站本週一(21日)晚間發出公告,原定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因技術原因暫緩施行。相關業務按原規定辦理。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辦法發佈後,一些中小金融機構提出,辦法針對不同金融產品和業務模式提出了具體規範和要求,金融機構需要修訂完善內部管理制度、信息系統、業務流程,並進行人員培訓。爲此,經研究,決定暫緩實施辦法。
今年一月下旬,中國人民銀行等三個部門發出通知,各地銀行、信用社自3月1日起對個人賬戶存取人民幣五萬元以上現金或外幣等值一萬美元以上,需瞭解並登記資金來源。
政策一旦實施對中國經濟將是一場災難
據官方解釋此舉是爲了打擊洗錢,加強對資金流的監控。對於人行週一發出的“暫停”公告,財經學者蔡慎坤週二(22日)接受本臺專訪時說,該政策一旦實施,對中國經濟將是一場災難。他解釋說:
“中國的經濟真正有活力的就是那些灰色經濟。灰色經濟裏面就有很多成分不明的一些交易。如果把那些交易的漏洞完全堵塞。中國的經濟將會變成死水一潭,完全恢復到過去計劃經濟的那一套模式。”
上述規定早在去年7月開始爲期兩年的“兩省一市”作爲試點,但八個月後打算提前在今年3月實施。蔡慎坤說,中國的經濟發展有着很大的尋租成本,也有很多腐敗因素,如果失去了這些“潤滑劑”,就不可能有新的增長點。他說:
“應該是央行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們之前沒有想到匆匆忙忙推出這樣的政策會有巨大的經濟後果,甚至政治後果。所以在這個時候,匆匆忙忙的停止,可能也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
有學者對銀行要求客戶存取現金五萬元進行登記的做法提出質疑,認爲是變相限制公民存取款,涉及對公民財產權利的實質約束,僅憑行政機關發通知實施,有違《立法法》的基本原則。另有專家認爲,銀行要儲戶說明款項來源與用途是否屬於讓人自證清白,意味着推定公民資金來源與款項“有問題”。
對此,中國工商銀行中山一支行員工李女士對本臺說,新措施是爲了監控非法資金流向:
“最重要是防止隱性的,不明來歷的違法資金的存入和提取。另外,擔心太多的資金外流,因爲你提取現金,銀行很難控制資金流向。因此新措施容易控制資金流向。”
中國人民銀行官方引述有關負責人表示,人民銀行始終踐行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將持續指導金融機構加強反洗錢工作,在防範風險的同時進一步優化爲民服務,依法保護人民羣衆的資金安全和利益。
新措施若落實外貿體系將陷於崩潰
蔡慎坤錶示,中國龐大的出口貿易大多由小額貿易組成:
“它的結算往往是從境外支付外幣,境內交易用人民幣,這種方式普遍存在,而且是一個行規,規模很大。如果採取新的監管方式,整個外貿體系都將陷於崩潰。”
蔡慎坤說,銀行對客戶存取現金的新政策對普通客戶影響不大,但是對於能爲中國經濟帶來活力的小企業,將導致他們放棄銀行系統,改用現金直接交易,直接影響到人民幣流通,從而給中國經濟造成巨大的殺傷力。
對於受到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中國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週二說,去年新增減稅降費規模達1.1萬億元人民幣,重點支援製造業升級、中小微企以及個體工商戶發展。措施表面令政府收入下降,但實質可以激發市場活力,帶動期內新增涉稅市場主體按年增長15.9%,換來經濟增長以及後續的財政收入增加。
記者:喬龍 責編:溫曉平 嘉遠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