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多國外交抵制北京冬奧 建議選手不帶手機筆電
距離北京冬季奧運會開幕不到三週,瑞典,丹麥,荷蘭都陸續宣佈不會派出官方代表團出席。中國政府鑑於疫情防控形勢依舊嚴峻複雜,17日宣佈,決定不公開銷售門票,而改爲向可信賴觀衆贈票,凸顯堅持清零政策所面臨的挑戰。
北京冬季奧運將在2月初登場,國際關注的焦點卻是各國是否因中國迫害人權的問題採取外交抵制,在歐洲聯盟14日於佈雷斯特舉行的會議上,未能就是否外交抵制北京冬奧達成共識後,歐洲國家瑞典丹麥與荷蘭都相繼宣佈了決定:不會派出官方代表團出席。
丹麥外交部長科弗德(Jeppe Kofod)14日宣佈,因爲中國既有的人權爭議,政府已經決定,不會派代表團出席冬奧會,強調“衆所皆知,丹麥人對中國人權情勢感到憂心。”
荷蘭外交部發言人同日表示,荷蘭對中國的人權議題抱持巨大疑慮,由於中國疫情再起,實施的防疫限制,與中國進行雙邊接觸的機會將很有限,荷蘭外交官將很難與中國外交官就人權等問題進行深入討論,因此荷蘭不派官方外交代表團出席北京冬奧。
瑞典體育部長於格曼(Anders Ygeman)表示,因應全球各地持續出現疫情,瑞典不會派政府代表參加北京冬季奧運。于格曼強調,這並非外交杯葛,又指瑞典政府去年亦因應疫情,沒有派官員出席東京奧運。
數千名運動員、記者和官員將要到北京參加冬季奧運之前,中國17日報告的新冠肺炎病毒新病例數量達到了2020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而且在北京海淀區也出現了病例。北京冬季奧運會組委會17日宣佈取消門票銷售計劃,改爲組織觀衆進場觀看比賽,但沒有說這些人將如何被挑選出來,也沒有說他們是否必須接受檢疫。
期待北京冬奧會的外國運動員現在正關注中國的疫情形勢,德國電視一臺記者17日就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中指出,一些德國運動員表示,他們擔心能否安全地赴華出席北京冬奧會? 在法囯,運動員也擔憂,他們小心翼翼的不讓自己在冬奧前被感染,但是,中國開始爆發的疫情,讓他們非常緊張是否可以如期參賽,以及是否在抵達了北京之後不會被感染 ?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目前還仍是一例。大家都感到很奇怪,爲什麼這次奧密克戎病例只有一例,但確實這個就是事實。”
中國的清零政策採取嚴厲措施以及對經濟和人民生活造成代價,使得2月4日開幕的奧運會將是自疫情以來限制最爲嚴格的大型體育賽事。北京上週推出了閉環概念,要將奧運會的運動員、官員、志願者、司機、廚師,與中國民衆完全隔離開來。
但是,不只防疫,中國的通訊資安、食品安全也成爲關注的問題。荷蘭奧委會(NOCNSF)就緊急呼籲即將參加北京冬奧的荷蘭選手,爲了防止中國的監視與間諜活動,不要攜帶個人電子用品前往中國,包括手機和筆電等,將配備荷蘭運動員未使用過的新通訊設備。
德國、英國、比利時官方也對本國奧運代表隊成員提出了同樣的建議,前往北京的運動員,最好不攜帶電腦等私人終端設備,手機也最好使用一次性預付卡,以便回國後銷燬。
此外,德國反禁藥組織(NADA)10日也發出警告,中國和墨西哥生產的肉類存在瘦肉精污染風險,呼籲冬奧選手在中國期間,應避免喫中國肉製品,以免喫到瘦肉精,違反禁藥規定。
自由亞洲電臺記者蔡凌巴黎報導 責編:嘉遠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