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30日欧盟宣布完成与中国的《欧中投资综合协定》谈判,引发巨大反对声浪。前副首席谈判代表、现任欧盟贸易部委员会主席韦安德(Sabine Weyand)1月15日表示,欧中协定的完整文本将会在下周公布。
由于中国有侵犯人权的纪录,加上未实质承诺将批准国际劳工组织(ILO)关于强迫劳动的基本公约,被外界认为协议内容在这些方面含糊不清,因此欧中协定完成谈判后引起质疑声浪。
韦安德在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举办的视频专访回应相关提问时表示,投资协议不是改变政权的工具。“批准国际劳工组织的公约是成员国的主权行为,我们必须尊重该主权。因此我们不能强迫一个国家在特定日期之前批准。”
她强调,欧中协定中关于批准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的文字用语, 与欧盟在2019年和越南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内容相同。当时欧盟做出妥协,同意越南为批准国际劳工组织公约作出“持续不断的努力”的措辞,而越南政府也批准了国际劳工组织的“集体谈判公约”。
即便如此,外界质疑声浪仍持续不断,许多人担心中国尚未实质改善人权状况及强迫劳动,欧盟却急于签署,未来将很难再向中国施加压力。
欧洲议会德国绿党籍议员、对华关系小组副主席布迪克费尔(Reinhard Bütikofer)在推特上发文表达不满,要求欧盟必须坚持中国确定批准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的明确时间表,并称中国“持续不断努力”的承诺是空口说白话(hot air)。
英国诺丁汉大学(Nottingham University)教授傅洛达(Andreas Fulda)也曾在接受本台采访时,强调新疆维吾尔族于当地再教育营中被强迫劳动,就是中国侵犯人权及劳工权益的活生生例子。
“此协议并未提供任何实质保护中国劳工条件的承诺,譬如成立独立工会。”他在协议初公布时告诉本台。
此外,韦安德在访谈中也提到中国作出让步,对某些欧盟提出的条件做出妥协,包括开放市场、公平竞争和永续发展,以及承诺在补贴国有企业方面提高透明度、加强劳动条件等,进而达成拖延长达七年的欧中投资协定。
“如同任何谈判人员所知,一旦对方让步你就接受。不是说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但让我再想一下……与中国的谈判非常困难,因为我们(欧盟)坚持它们必须完全符合我们的自由贸易协定标准。”韦安德说。
她透露,欧中协定的详细内容将在下周公布,届时能让外界有更清楚且全面的了解。
韦安德也表示,欧盟视中国为合作伙伴、“系统性对手”(Systemic rival)以及经济竞争对手,因此彼此需要合作、谈判。她也强调需要与美国等盟国合作,共同检视国际规则是否足够规范中国的行为,包含国际贸易规则、5G规范、有关强迫劳动和童工的国际规范等等。
记者:陈品洁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