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東擴”真的是烏克蘭戰爭的罪魁禍首嗎?

2022.03.23 17:23 ET
“北約東擴”真的是烏克蘭戰爭的罪魁禍首嗎?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訪問布魯塞爾,會晤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ATO) 成員國,並將出席歐洲理事會和 G7 峯會。
(美聯社)

俄烏戰爭持續之際,美國總統拜登本週三出訪歐洲,將和北約及歐洲多國領導人會面。俄烏戰爭以來,中俄兩國多次指稱所謂的“北約東擴”是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那麼,實際狀況果真如此嗎?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23 日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 一同訪問布魯塞爾,會晤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ATO) 成員國,並將出席歐洲理事會和 G7 峯會。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 (Jake Sullivan) 週二 (22 日) 表示,拜登將於歐洲訪問期間,宣佈對俄羅斯的進一步制裁,並將與北約討論歐洲東翼的部隊調整議題。

北約:從未簽署不擴張協定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在上週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通電話後,開出的停火條件包括烏克蘭維持中立地位、不加入北約。“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那將對俄羅斯的安全構成直接威脅”,普京在2月21日的電視講話中如此說道。他表示,西方無視俄羅斯的要求,即北約不要擴大到烏克蘭和其他前蘇聯國家。

“指責我們咄咄逼人之前,將北約擴大到東部、我們的國界,這代表什麼?依據什麼?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對美國或歐洲國家構成威脅了嗎?”在2021年6月北約峯會之前,普京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專訪時再度痛斥北約,並說蘇聯前總理戈爾巴喬夫曾得到西方國家承諾,北約將不會向東擴張。

“在我看來,是沒有這樣的協議。”前北約高級官員謝伊(Jamie Shea)向本臺形容,這如同把外交官在深夜11點的酒吧談話拿來作爲正式的協議文件,“冷戰結束後,俄羅斯從來沒有出示過文件,沒有紙面條約,沒有政治協議。”

在北約官網處理俄羅斯指控的一個事實查覈頁面上,北約表示,從未達成過這樣的協議:任何歐洲國家都可以申請加入的“門戶開放政策”並未改變;前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也在 2014 年表示,“‘北約擴張’這個話題根本沒有被討論過,那些年也沒有被提出來過。”

時任美國國務卿貝克(James Baker)在 2009 年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採訪時說:“統一的德國是否會成爲北約成員,這是我們唯一的討論(內容)”,“除了(東德)之外,從未討論過任何其他的事情。”

謝伊曾擔任北約總部負責新興安全挑戰的副助理祕書長(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General for Emerging Security Challenges at NATO),他曾出席2008年的布加勒斯特北約峯會。那場會議上,爲因應來自俄羅斯壓力,峯會作出決定表示烏克蘭將來會成爲北約成員國,但具體時間未知。

“普京(當時)說,烏克蘭是一個人造國家,它是俄羅斯的一部分,根本不承認它的獨立性。”謝伊回憶說。

謝伊更進一步指責俄羅斯纔是違反協議的一方,不但沒有遵守包含歐洲安全和聯合國憲章等國際條約,也違背了有關烏克蘭主權的《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他表示:“普京正在利用北約作爲一種藉口,來證明他的目標的正當性,那就是粉碎獨立的烏克蘭,將其併入俄羅斯。他需要一個藉口來阻止虛構的北約威脅(imaginary threat from NATO),這是他真正意圖的煙霧彈,他不能忍受烏克蘭作爲一個獨立的國家。”

北約與俄羅斯的長年交鋒

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美聯社)
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美聯社)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於1949年成立,是爲因應與歐洲相抗衡的“蘇聯帝國”的跨大西洋軍事聯盟。1991年蘇聯解體後,北約成爲地區性防衛協作組織。公約第5條規定,成員國受到攻擊,其他成員國將作出即時反應。自1999年開始,部分前華沙條約組織成員國陸續加入北約,經過5次成員擴充後,北約如今有30個成員國。

回顧北約和俄羅斯的雙邊關係,1994年北約在布魯塞爾首腦會議上,與葉利欽掌權的俄羅斯以及其他歐洲國家簽署《和平夥伴關係計劃》(Partnership for Peace, PfP),以此爲雙邊進行長期軍事合作提供了組織框架。1997年,北約與俄羅斯簽署有關雙邊關係、合作和安全議題的《基本協議文件》(NATO-Russia Founding Act),承諾讓俄羅斯對北約事務有一定程度的發言權。2002年,北約-俄羅斯理事會成立,莫斯科得以在北約總部設立常駐代表。不過在2014年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之後,北約暫停了與俄羅斯的所有實質性合作。

“俄羅斯長期以來一直希望對歐洲安全產生影響。在冷戰之後,北約是全面負責(歐洲)安全的主要方式,俄羅斯加入了和平夥伴關係,將這視爲影響北約的一種方法。但我不知道這是否意味着俄羅斯真的喜歡這樣做,這可能不是它的首選,就像喫蔬菜一樣。”美國波士頓大學國際關係副教授希弗林森(Joshua Shifranson)這麼描述。

烏克蘭於 2008 年申請啓動北約成員國行動計劃 (MAP),在親俄總統維克托·亞努科維奇遭到推翻、俄國入侵克里米亞後,新政府將加入北約列爲優先事項,並在2019年將加入歐盟和北約列入憲法。希弗林森接受訪問時分析,這是一個有來有往的過程:“自 2014 年以來,烏克蘭一直擔心俄羅斯未來的侵略,證據表明俄羅斯確實有類似舉措,這促使烏克蘭加強了與西方的聯繫,卻進一步導致俄羅斯對烏克蘭和西方的憂慮。”

英國皇家戰略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俄羅斯事務專家約翰·洛(John Lough)回覆本臺置評表示:“俄羅斯完全沒有立場,沒有像他們所說的任何承諾。普京以北約問題爲藉口入侵烏克蘭,但拜登和其他人曾明確向他表示,在具體的未來時間內,烏克蘭沒有加入北約的前景。”

普京近年多次向烏克蘭揮軍,也引出西方觀察家們多年來的分歧:北約東擴是否構成威脅?著名的芝加哥大學國際關係現實主義學派大師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就認爲,美國推動北約東擴和與烏克蘭建立友好關係的持續進程,增加了核大國間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併爲普京對烏克蘭的一系列行動打下了基礎。他3月1日接受《紐約客》專訪時強調,直到2014年俄國入侵克里米亞之前,美歐並未將北約擴張和歐盟擴張設想爲遏制俄羅斯。他說,在2014年2月22日前,沒人真的認爲俄羅斯是個威脅,“作爲這一切的結果,如今這場重大危機爆發了,而我們不得不開始推卸責任。”

歸咎北約 中國漁翁得利?

烏克蘭消防員在俄羅斯軍隊轟炸後滅火。(美聯社)
烏克蘭消防員在俄羅斯軍隊轟炸後滅火。(美聯社)


米爾斯海默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發表的一篇文章,近日廣爲流傳。文章中,他批評美國及其歐洲盟友對克里米亞危機負有大部分責任。這篇文章登上了俄羅斯外交部推特,俄羅斯援引此文章來譴責北約東擴是問題的根源。

除此之外,中國當局也將美國歸咎於北約東擴的發動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3月18日的記者會上,指責美國纔是“烏克蘭危機的始作俑者”。

趙立堅:“如果不是北約連續五輪東擴導致地區安全嚴重失衡,烏克蘭局勢何以發展到今天的境地?”

在希弗林森看來,俄羅斯和西方越是互相關注,中國就越有機會在世界上爲所欲。他告訴本臺記者:“(如此)中國就越有機會擴大自己的足跡,俄羅斯越是向中國尋求援助,以及美國必須靠中國向俄羅斯施壓,這爲中國擴大影響力和實力創造了很多機會。我認爲,這可能是一個(給中國帶來的)好處,我們應該對此擔心。”

除此之外,希弗林森也認爲,中國正趁機建立“西方不值得信任”的敘事宣傳。越是強調西方國家是不值得信任的夥伴,中國越不可能在談判中信任美國和其他國家。在未來美中之間若出現緊張局勢,或產生臺灣、南海等問題爭端時,將難以通過外交解決。

拜登在3月18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警告若北京決定向俄羅斯提供物資援助,支持其對烏克蘭發動的戰爭,將會給中國帶來“影響和後果” 。在謝伊看來,中國在俄烏戰爭問題上陷入了困境,一方面並未譴責俄羅斯“入侵”,並遵循俄羅斯的說法將責任歸咎於北約;但另一方面,北京在行動上卻非常謹慎。

“他們陷入了兩難,在一方面表示支持普京,以維持戰略伙伴關係之際,另一方面,我認爲他們不想涉及到美國和歐盟實施的制裁,這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很大傷害。最終,歐洲和美國面臨一個大問題:我們能做些什麼來讓中國遠離戰爭?”謝伊說。

他認爲,中國會在這場戰爭中找尋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北京接下來的態度將成爲這場衝突中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記者:陳品潔 編輯:何平 網編:郭度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