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議員:想改變臺海現狀的是中國 而非美國或臺灣

2022.11.17 15:55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美議員:想改變臺海現狀的是中國 而非美國或臺灣 美國國旗與臺灣旗幟
路透社圖片

中國是否會以武力侵犯臺灣近日成爲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將軍日前警告說,中國攻打臺灣將是"戰略錯誤"。美國議員馬基(Ed Markey)則指出,臺灣議題在美中關係裏扮演重要角色。

米利將軍週三在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共同召開的記者會上說,他認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做出符合中國利益的決定,也相信他是“理性的人”,如果對臺灣發動攻擊將面臨重大的風險。米利表示,臺灣地形複雜,是進攻非常困難的軍事目標,更是一個難以執行的軍事行動,中國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擁有軍事能力。同時他也指出,美方正密切觀察並在軍事上做好準備,目前的一個關鍵是確保臺灣能夠自我防衛。

米利:“中國進行這樣的操作風險很高,而且我認爲這是不明智的,這會是個政治錯誤、地緣政治錯誤、戰略錯誤,類似於(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烏克蘭犯下的戰略錯誤。”

美參議員:試圖兩岸改變現狀的是中國

在剛落幕的二十國集團(G20)峯會上,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表示,他不認爲習近平計劃“立即”(imminent)攻打臺灣。而拜登和習近平除了在臺海等議題上畫紅線外,也釋放出雙方合作的信號。

與拜登同爲民主黨籍的美國參議員馬基(Ed Markey)週四表示,美國須對中國的意圖有清晰瞭解、與夥伴盟友合作,同時和中國保持良好的溝通渠道,而臺灣議題就在美中關係裏扮演重要角色,美國應該盡力支持臺灣自衛,並有責任抵制來自中國的威權主義和軍事野心。

馬基當天以視頻方式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討會上發表講話說:“世界應該知道,是中國政府意圖改變臺灣現狀,而不是美國政府,也不是臺灣……。在國會,我們應該專注於對抗中國以軍事力量單方面改變臺灣現狀,我們應該讓臺灣處於最堅固的地位來防衛自己,應該確保我們在該地區和世界各地的盟友夥伴知道,我們致力於臺灣自衛,並盡一切努力避免衝突發生。”

美國參議員馬基(Ed Markey)週四表示,美國須對中國的意圖有清晰瞭解、與夥伴盟友合作,同時和中國保持良好的溝通渠道,而臺灣議題就在美中關係裏扮演重要角色,美國應該盡力支持臺灣自衛,並有責任抵制來自中國的威權主義和軍事野心。(視頻截圖/CSIS)
美國參議員馬基(Ed Markey)週四表示,美國須對中國的意圖有清晰瞭解、與夥伴盟友合作,同時和中國保持良好的溝通渠道,而臺灣議題就在美中關係裏扮演重要角色,美國應該盡力支持臺灣自衛,並有責任抵制來自中國的威權主義和軍事野心。(視頻截圖/CSIS)

中國近年實現統一目標?學者觀點不一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7日在泰國與習近平舉行睽違約3年的日中領袖面對面會談,岸田文雄在會中再次重申“臺灣海峽和平與安定的重要性”。外界擔心,在習近平順利連任後,他可能會更加野心勃勃,並對臺灣採取更具侵略性的行動。

臺灣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在CSIS同場討論會上,分析了中國侵略臺灣的可能性:“中國政府和習近平將‘和平統一’作爲今日對臺灣的首要政策。北京憑藉壓倒性的外交和經濟影響力,已經能夠在不使用武力的情況下脅迫臺灣進行統一談判。國際社會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反應,也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軍事決策者的借鏡。此外,2024 年 1 月和 11 月,臺灣及美國將分別舉行總統大選,這可能會爲臺海軍事衝突帶來影響。”

黃介正說,他不認爲北京或華盛頓會故意製造或挑起衝突,但美中臺三方都應謹慎行事,保持暢通的溝通渠道十分重要。不過,參與同場討論會的美國前國家情報委員會東亞國家情報官柯佛(John Culver)卻不這麼樂觀。

柯佛:“幾十年來,中國共產黨一直在執行一項戰略,通過非軍事手段來實現統一目標。有一件事是美國忽略的,我們將此視爲中國對臺灣有軍事戰略。而事實上是,中國的政治經濟信息網絡和情報戰略,其中含有軍事成分。真正的危險在於,自從中國在1979 年與美國建交以來,所有傾向於維持現狀的因素都已經受到侵蝕(erode)。”

他認爲, 中國共產黨將兩岸統一視爲最終目標,並且正在利用非軍事手段,如外交、經濟等往這個方向推動,即使中國目前尚未做好武力侵臺的準備,但已經比幾年前更加壯大。柯佛警告說,中國一直在強化共產黨的力量,以及加強中國的經濟、技術基礎、能源基礎設施,使中國免於因此受到外交和經濟壓力。

 

記者:陳品潔    責編:何平    網編:洪偉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