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共總書記時隔六年再訪華 中越關係延續政冷經熱?
越共總書記阮富仲10月30日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中共二十大後首位到訪中國的外國政要,同時也是越南最高領導人近六年來首次訪華。中越關係到底是冷還是熱?
簽署13項協議
據越媒報道,阮富仲訪華之行有越共中央政治局18人中的6人,包括黨委組織部長、公安部長和國防部長,中共則以最高規格接待。雙方簽署了13項合作文件,阮富仲一行於11月1日夜裏返回越南,結束此次爲期2天半的訪華之行。
訪華期間,阮富仲還被習近平授予“友誼勳章”。習近平表示“友誼勳章代表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阮富仲總書記和越南人民的友好感情”。
中國官媒對這次阮富仲到訪,一直都強調越方奉行“一箇中國”原則,但越通社新聞通稿卻沒有提及臺灣問題,直到今天才加入“越南堅持一箇中國政策”的字樣。
從公開記錄看,現年78歲的阮富仲連任越共總書記接近12年,但此前僅對中國出訪過3次,最近一次訪華是在2017年1月,距今已有近六年。
海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彭念(Nian Peng)博士在The Diplomat外交網撰文指出,阮富仲與習近平多年沒有當面會談,因爲阮氏健康欠佳、備戰越共13大、全球疫情爆發等原因。
而臺灣成功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宋鎮照(Soong Jenn-Jaw)教授則向本臺評論認爲,中越兩國愛恨交織。對習近平來說,邀請具有相同任期第三任總書記和年紀高達78歲的阮富仲來北京訪問,具有相互背書的獨特性與正當性,也可以讓中國人民感受到習近平的第三任不是絕無僅有,而且凸顯出習近平只有69歲相對年輕的印象。
根據越南官媒《青年報》消息,這次中越會談中,中方表示支持越南向中國出口農林水產品,加強供應鏈合作,推動雙邊經貿投資。越方則將爲中國大型高科技企業赴越投資給予便利。中方向越南提供1000份政府獎學金名額,爲越南培養至少1000名漢語教師。雙方還將加強邊界線管理。而對於領土爭端,阮富仲提議雙方遵守兩國高層共識,按照國際海洋法精神和平解決爭端和分歧。
不少人分析認爲,中越關係多有衝突,“政冷經熱”現象由來已久,未來兩國還存在着許多發展障礙。
中越衝突焦點
臺灣政治大學國際事務教授丁樹範(Arthur S.Ding)就阮富仲訪華向本臺解讀認爲,中越兩國曆史上彼此認知南轅北轍,有1979年中越戰爭、中國在南海島礁軍事化等衝突。越南對中國既疏離又不對抗,經貿合作又不太密切。
北京的國觀智庫在去年4月發表報告稱,越南侵佔了南沙羣島29個島礁,是南海周邊各國中侵佔中國南沙羣島島礁最多、駐軍最多、建設規模最大的國家。
對於中越南海爭端,曾在南海艦隊服役十年的姚誠向本臺記者表示,“在南海問題上,和中共衝突最大的就是越南,越南對西沙羣島一直沒放棄領土要求。如果美國出來支持,越南就會敢於挑戰中國”。
他還說,越南經濟現在發展很好,越南多年以來就有非常強的戰鬥意識。美國早就作好了備戰計劃,一有戰事則會首先摧毀中國7個人造島礁的軍事設施。
丁樹範教授又認爲,曾在中南半島上有很大影響力的越南,近年因中國大量投資和介入,對柬埔寨和老撾形成龐大吸引力,但越南在短期內難和中國競爭。
從歷史記錄看,越南近100年在柬埔寨、老撾都有領導地位,越南與柬老兩國都在1970年代簽署了大量政治經濟同盟性質協議。
波士頓學院東亞防務問題研究的武春康(Khang Vu)博士今年9月撰文指出,中國用經濟手段來誘惑柬埔寨和老撾,並從陸地和海洋雙向包圍並威脅越南。越南應尋求加強與美國、日本、印度的軍事合作。他還多次建議,越南雖對外聲稱“四不”的不結盟國防策略,但越南應將從海洋爲主策略、轉向陸地爲主策略。
而在中越經濟競爭關係上,外界普遍認爲,越南的經濟成就很大程度源於中國自身對抗歐美及防疫清零政策;近三年來,越南針對中國產傢俱、鋁製品、鋼鐵製品、服裝原料、味精等多類產品展開了一系列反傾銷調查及懲罰。
中越前景展望
對於中越未來前景,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莊嘉穎(CHONG JA IAN) 向本臺表示,中越有相當大經貿合作空間。越南會歡迎更多包括中資在內的外資,不過也應該會顧忌本土民族主義,以及投資可能造成的潛在安全問題。2014年5月,越中關係因爲南海爭議,中國在越南的工廠還被民衆攻擊。
臺灣成功大學宋鎮照教授說,這次會面可以幫習近平鞏固和拉攏越南,不會太過偏向依賴美國,而威脅到中國在南海區域的安全,畢竟越南是東盟國家中「抗中」的重要力量,若可以改善中越政經關係,對強化與確保“一帶一路”在中南半島及整個東南亞的經貿投資發展有幫助。
他還指出,對阮富仲來說,中國長期是越南第1大經貿夥伴,越南也是中國在東盟十國中最大經貿夥伴。加上中國市場廣大的誘因,都不容越南小覷,尤其是在醫療衛生、綠色發展、數位經濟和基建投資上的合作提升,更顯重要。其次,面對俄羅斯普京勢力下降,習近平國際地位獲得提升,加強中越兩黨兩國關係也可降低緊張的外交關係。再者,越南進一步改善與中國的睦鄰外交關係,不但可以降低南海區域的主權衝突風險,還能在中美之間獲得更大利益。
記者:喬鑫鑫 責編:嘉遠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