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軍方警告:有權取消對華潛艇採購合同
近日,泰國與中國因採購潛艇的質量問題陷入爭議。泰國海軍司令警告說,泰國隨時準備取消採購訂單。
11月22日,泰國海軍司令楚穎蔡·崇景派(Choengchai Chomchoengpaet)上將對外宣佈,正準備就軍方採購039A型“元”級潛艇發動機事宜舉行會談,中方若不能保證發動機的安全性能,則泰方有權隨時取消採購合同。
他說,“泰國軍方有權取消潛艇訂單,但先要和中國再作談判”。
據泰國《泰叻報》(Thairath)消息,軍方打算和中國大使館武官及負責建造的中國船舶重工國際貿易公司(CSOC)在12月份進行會談,以便對該採購案準備財務預算。該潛艇原計劃在2023年中旬交付,但因疫情而改爲在2024年中旬交貨。
該報報道,因爲巴基斯坦也向中方採購同類潛艇,因此面臨和泰國海軍一樣的問題,發動機等零部件質量有待測試。泰方希望中國海軍能爲中國產的發動機提供質量擔保,泰方也擔心訂單的取消會影響兩國關係。
公開資料顯示,泰國早在2017年4月與中國簽約擬購買三艘S26T元級潛艇,總值約10億美元,擬交付的第1艘造價爲135億泰銖(約3.77億美元)。2018年,泰國海軍司令還赴武漢造船廠剪綵開工。
兩國合同規定,新建潛艇須採用德國的MTU396型發動機。但德國駐曼谷使館武官Philipp Doert今年2月向《曼谷郵報》證實,中泰兩國在簽署該採購合同時,並未事先與德方協調。
泰媒消息,今年初,德國禁止向中國出口MTU396型發動機,中方又改爲承諾用中國產CHD620發動機取代,但遭到泰方對作戰性能的質疑。泰國總理巴育今年4月曾表示,可能取消該潛艇合同。這引起了雙方反覆交涉。
掌握該技術的德國企業對外表示,此舉因應歐盟對1989年天安門鎮壓事件作出的對中國武器禁運規定。
與此同時,涉及10億美元的對華潛艇採購案也遭到泰國民衆持續反對,造成泰方款項支付不斷拖延。當地網友爲此還專門成立臉書羣組“เรือดำน้ำ S26T”,追蹤相關最新信息,目前該羣有一萬多名成員。
在泰國海軍司令楚穎蔡表示或取消上述潛艇訂單後,許多網友認爲這泰國與各鄰國關係友好,根本沒有大量採購潛艇的必要;還有人指出,中國潛艇質量差,曾發生潛艇海難事故。
旅居美國的原中國海軍中校參謀姚誠向本臺表示,中方海難事故有技術操縱不當成分,但主要原因是質量問題。目前,中美等大國都在優先發展核潛艇技術,常規動力潛艇處於逐步被淘汰的境地,而中國潛艇技術本身就比較落後。
他認爲,中國軍火自主研發能力較低,不掌握核心技術,經常山寨仿製別國先進技術,雖價格便宜,但以後武器出口會越來越難:“歐美在俄烏戰爭後,對中國進行更多科技封鎖。泰國不買是對的,如果德國一旦制裁,這些潛艇是廢掉了”。
姚誠認爲,目德國有較強的潛艇發動機製造能力,就常規動力發動機而言,日本蒼龍級潛艇非常先進。而常規潛艇在續航力、噪音量等方面都難以與核能力潛艇相比。泰國擱置購買中國潛艇的考慮之一,就是因爲在民主陣營扼制中國大氛圍下,與北京走得太近屬於政治不正確。
臺灣成功大學政治學教授、臺灣泰國交流協會理事長宋鎮照(Jenn-Jaw Soong)認爲,“因爲你(中方)沒有按照當初承諾按德制發動機,德國會嚴密管控技術,不能再賣給中國大陸,很可能很快就會變成大陸制的了”。
泰國此前購買中國軍火有在政治上交好北京的考量,但在當前中美競爭的大背景下,歐美日趨對中國進行高科技禁運。此外,泰國當前的經濟形勢也導致了財政緊張的局面。
記者:喬鑫鑫 編輯:何平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