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45所高校與解放軍相關大學交流 尖端技術恐被變相竊取
日本媒體報道,日本有45家高校與中國7家大學簽署了學術交流協定,由於這些中國大陸高校與解放軍關係密切,日益引起日本各方關注,擔心尖端科技會變相被解放軍竊取,用作軍事和武器研發用途。
與日本數十家高校有學術交流協定的7家中國大學,由統管國防產業的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管轄。共同社引述消息說,7家大學也有參與解放軍裝備開發,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及哈爾濱工程大學,被美國政府列入禁止出口的實體清單。有三家則被指,有可能把技術轉用於開發大規模殺傷力武器,而被日本經濟產業省列入需要技術出口許可的外國用戶名單。
日本國立靜岡大學教授楊海英表示,這些中國的大學都廣泛掌握了軍工技術。
楊海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掌握全國的衛星、導彈、飛彈,西北工業大學直接掌握操作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和羅卜泊核試驗基地,哈爾濱工業大學是製造東風飛彈的大學。”
共同社的報道說,外界擔心日本的大學,與中國這七間大學交流,可能會令日本學術界的研究外流。楊海英表示,日中高校在尖端技術的交流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
楊海英:“航天航空技術牽涉到它(解放軍)的導彈飛彈,還有人造衛星的技術。電子計算機高性能機電工程牽涉到半導體,也就是說,日本的這些尖端技術沒有一項不牽涉到中國的軍事技術,所以它非常渴望得到這些技術。”
他說,自2012年習近平上臺後,尖端技術經由高校交流而外泄日益備受日方關注。
楊海英:“‘軍民融合’實際上是軍隊優先,任何企業和個人都有義務向政府提供情報,信息和資金。它以前靜悄悄的,慢慢的去盜竊,誰都不會認爲中國有不道德的行爲,習近平上來以後,把這個政策喊得非常響亮,甚至要修改(相關)法律,這就引起國際社會全面警惕。”
日本政府已準備限制日中學術交流活動
根據共同社報道,日本文部省並未就技術外泄的風險向國內的高校發出特別指示。經濟產業省則認爲,是否檢討與中方的交流協議應由各高校自行決定。楊海英卻認爲,共同社發出這篇報道顯示當局實際上已一錘定音。
楊海英:“這是日本一貫的做法,就是政府已經決定了,但是它是民主國家,政府不能下令。報道提到,‘各個大學你們看着辦吧’。大學肯定知道政府是什麼意圖,如果不按照政府的政策辦,就無法獲得下年度的預算。”
臺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戰略所副教授黃介正認爲,重點大學跟解放軍交流是世界各國十分普遍,並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
黃介正:“這是本來就有的事情,不是習近平上臺以後才發生。全世界重要的大學都有可能跟那個國家的國防工業,國防產業,或者國防軍事相關單位進行合作。這是世界上普遍看到的情形,在民主國家也常見,並不是只有中國共產黨纔有。與跟解放軍關係密切的中國大學有合作備忘錄或者協議,如果會引起自由民主國家的疑慮,就應該由各國自行進行改正。”
黃介正認爲,除非各方能提供足夠證據,否則目前難以斷定解放軍有計劃竊取日本先進技術。
記者:高鋒、責編:胡力漢 許書婷 網編: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