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習會“紅線”理還亂,東盟國家成美中經貿新戰場?

2022.11.14 04:01 ET
拜習會“紅線”理還亂,東盟國家成美中經貿新戰場? 2022年11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20國峯會外圍舉行面對面會談。
美聯社圖片

美國總統拜登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彼此闡述各自的“紅線”,減少誤判。就在雙方會面前,美國與東盟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東盟市場是否將成爲美中經貿戰場?

美國總統拜登本週日(13日)晚乘專機“空軍一號”,從柬埔寨金邊轉抵印尼巴厘島,計劃出席週二起一連兩天的二十國集團峯會。他週一晚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長期關注美中關係的中國政治獨立學者吳強,當天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表示,對北京而言,此次中美元首將就各種問題,進行磋商。他說:“雙方就各自所謂的紅線做一個討論。而這種討論實際上是尋找各自紅線之外、之上的,可以溝通,可以建立共識、建立機制、區域等等,以及雙方在長期競爭的情形下,甚至不可避免的對抗、衝突下的情況下,尋找合作的可能。”

拜習會將是美中關係的關鍵

拜登較早前重申,期望在會上爲美中關係界定各自的“紅線”,避免誤判。拜登上週說,釐清美中各自的“紅線”是爲了理解雙方關鍵利益,以及出現衝突時應如何解決,但拜登強調美方不會有根本性的讓步。

吳強認爲,過去數十年,中美兩國的外交成果,近乎蕩然無存。最近幾年,兩國外交又陷於膠着狀態下,元首級以下的接觸沒有實際意義。他說:“這是中美雙方在近乎凍結兩三年的外交極其困難的情況下,進行有限的接觸。現在中美的外交接觸在很大程度上,只有領袖級別的外交接觸才變得有意義。這次接觸將是考驗兩國未來關係走向的關鍵。”

中國外交部指中方始終按照習近平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個原則,看待和發展中美關係。美方應同中方相向而行,妥善管控分歧,推進互利合作,避免誤解誤判,推動中美關係重返健康穩定發展的正確軌道。

空前自信和矛盾心理同時存在

吳強表示,北京對中美元首這次會晤空前自信,也空前矛盾。他說包括在臺灣問題上如何緩和局勢:“如同1971、1972年五十年前剛接觸的狀態,儘管處於疫情之後的外交孤立,中國的內部新冠疫情也處在空前混亂,需要調整的階段。中國的領袖在這次峯會上,既要展現偉大斗爭,又要實現兩個維護,就是空前矛盾的方面。”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說,此次會談讓拜登有機會坐下來,跟習近平坦誠和直接交流。

2022年11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20國峯會外圍舉行面對面會談。(美聯社)
2022年11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20國峯會外圍舉行面對面會談。(美聯社)

東南亞成了美中貿易新的角力場

時事評論人士馬聚認爲,此次中美峯會需要超越兩國關係,需要站在更高的國際層面看,可稱得上全球發展的一個分水嶺。因爲,中美兩國代表了這個世界的極權和民主力量。他對本臺說,“拜登前兩天在柬埔寨金邊說,在與東盟國家建立了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意味美國到了21世紀第二個階段之後,找到了新的在亞洲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找到歐美國家的供應鏈。”

新冠疫情三年,中國大量供應鏈移往東南亞國家。馬聚表示,美國與東南亞國家升級至“全面戰略伙伴關係”,這是拜習會前,再向中國展示美國的實力。

他說:“東南亞是中國最重要的一個貿易伙伴,中國的第一大貿易組織,也是最重要的東盟十國,現在被美國總統重視,實際上是在對華經貿方面,出現了一個新戰場。第二,在拜習會中,臺灣問題實際上是一個全局問題。世界最重要的發展基地都在亞洲。習近平要衝出亞洲,走向世界。”

中國可能失去東盟貿易市場

東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今年1至7月,中國與東盟貿易額達到5449億美元,同比增長13.1%,佔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比重提高到15%。

對於拜登表示將和習近平釐清“紅線”。馬聚說,拜登此言意味着美中不再是夥伴關係:“中美毫無夥伴關係可言,現在兩國彼此要給對方劃出清晰,不可逾越的線。而不管拜登怎麼樣去劃紅線,習近平的鬥爭哲學就是要衝破對中國的所謂束縛。所以無論雙方之間劃什麼樣的線,都會觸碰雙方這條底線。”

外界預計,美中兩國元首將討論臺海局勢、俄烏戰事、朝鮮核問題,以及美國出口限制等議題。

記者:古亭    責編:陳美華 許書婷 嘉遠    網編: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