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恐慌:美國對中國學人的愛與恨
2020.01.03 17:55 ET
隨着美中間一系列涉及知識產權的盜竊事件接連浮出水面,美國政府近期也加強了對高校華人的審查。這讓不少人感到,曾在上世紀席捲美國的“紅色恐慌”似乎又捲土重來。《經濟學人》雜誌日前發文,分析了中國學生、學者在美國高校的境遇。就此,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家傲邀請時政評論人士橫河和現居美國的自媒體人劉大聖就這些相關議題進行討論。
記者:文中提到,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數量近10年來增加了近3倍,但最近一兩年人數基本停止增長。那麼橫河先生,在您看來,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橫河:我認爲,這主要與美國簽證政策有關。美國政府羅列了一些高技術、要求學習這些技術的人每年續簽。原來是一次性簽證,現在這些人回國探親一下,返美就有些困難。
另一方面,原來我們認爲生物技術領域和軍工、航天等領域有所不同。以前這方面的政策似乎比較寬鬆,但現在政府的重點好像反而是生物技術領域。
因此,攻讀這些專業的意願可能有所降低。再加上美方收緊了控制,造成了中國留學生數量基本停止增長。
記者:劉大聖先生,您對此有什麼補充嗎?
劉大聖:我覺得,這也與中國的整體經濟形勢有關。因爲赴美留學畢竟要花費不少錢,中國的一些富裕家庭的經濟狀況可能沒有先前那麼好了,導致他們支持子女赴美留學的能力有所下降。
近十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但最近一兩年來明顯放緩,這可能就會反映到出國留學的人數上面。除了那些特別富裕的,出國留學對於每個家庭來說都是一筆很大的開銷。我想大部分家庭還是屬於中產以上、富人以下的階級。
記者:報道說,過去兩年來,華盛頓對美高校中國留學生的審查日漸嚴格。美國聯邦調查局聯繫了成百上千名與中國有關聯的學生、學者,調查他們與中共的聯繫。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等政府機構還要求獲得資助的高校,監控華人研究員與中方機構和人才計劃的聯繫。橫河先生,您認爲中國學生學者目前對美國國安究竟造成了多大威脅?
橫河:學生和學者是兩回事。中國留學生對美國安全造成的首要威脅不在知識產權方面,而是干預美國高校的學術自由、言論自由、乃至宗教自由。這是通過各種抗議活動、網絡霸凌等行爲實現的。
相比之下,中國學者帶來的威脅主要體現在知識產權方面。他們倒是很少參加大規模的抗議活動,主要是盜竊知識產權。生物技術領域是美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而美國的生物技術也是全球領先的。所以涉及這個領域的知識產權盜竊,當然會對美國經濟、科技和國家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脅。
記者:劉大聖先生,有輿論認爲,對“中國威脅論”的認知過於寬泛和模糊,似乎“紅色恐慌”正在捲土重來。您怎麼看?
劉大聖: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爲了美國的首要國家威脅。自從中國改革開放,尤其是在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中國已經在經濟、政治、軍事、尤其是價值觀方面(對美國形成了挑戰)。中國傳統文化是嚮往獨裁、渴望極權的,中國是一個家長制國家,而共產主義的體制也是獨裁體制,所以中國的價值觀與美國截然不同,兩者是對立的。我認爲,美中兩國註定要成爲敵人。
記者:報道還引述一些美國國會議員的看法說,美國高校目前高度依賴中國留學生的學費和研究夥伴關係,這令人擔憂。劉大聖先生,您認爲美國高校應該採取哪些措施排解這些憂慮?
劉大聖:我覺得難度確實不小,因爲很多美國高校是私立的,政府對它們的管控能力有限。
作爲一所高校,它首先可以採取“價值觀審查”。在招收學生的時候,它就可以告誡這些申請人,尊重學校的價值觀和美國法律。如果你不尊重,可能就會遭到法律的審判。你也不要盜竊,因爲後果很嚴重。
第二,高校可以大規模減少對中國留學生的獎學金等優待措施。
第三,高校還可以大規模限制中國留學生攻讀高科技等先進領域。
記者:橫河先生,您對此有什麼看法?
橫河:我認爲美國政府必須介入,因爲與中共打交道的最大特點是,每一個機構或個體面對的是中共這個整體的強權。因此,無論是城市、學校、還是機構,它很難抵擋來自各方面的壓力。
政府出面要做什麼事呢?它應該切斷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與中國領事館的聯繫,阻止中國政府直接操控這些學生團體,這隻有在聯邦立法的層面上才能做到。
以上是記者家傲邀請時政評論人士橫河和自媒體人劉大聖就中國學生、學者在美國的境遇進行的討論。
責編:何平 網編: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