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科技"卡脖子" 習近平喊話"自立自強"

2023.02.02 11:19 ET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因應科技"卡脖子"  習近平喊話"自立自強" 因應科技“卡脖子” 習近平喊話要科技自立自強
圖/美聯社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日前強調,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解決外國"卡脖子"問題。有評論認爲,美、日、荷聯手限制對華半導體技術出口,中國必須做好相應準備。

 

 

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月31日下午舉行第二次集體學習。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指出,要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突破供給約束堵點、卡點、脆弱點,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和安全性,以自主可控、高質量的供給適應滿足現有需求,創造引領新的需求。

“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解決外國‘卡脖子’問題。”習近平提出,“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使我國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爲全球領跑者,在前沿交叉領域成爲開拓者,力爭儘早成爲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習近平還喊出“三個戰略”,要“實現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效聯動”。

分析:美日荷聯手 中國恐被“一棒打回解放前”

臺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接受本臺訪問時分析,若是美國、日本、荷蘭三個國家聯手圍堵中國芯片發展,中國硬體制造恐怕被“一棒打回解放前”。在“納米”的世界裏,機具和相關周邊設備的研發曠日費時又耗成本。他以中國流行語來比喻,中共就算耗盡“洪荒之力”,可能還要一個世代纔有機會掌握半導體生產機具跟材料。

蘇紫雲:“西方的‘矽幕’已經降下來,對中共的經濟發展、軍備發展都是問題。所以習近平纔要強調,要科技自主的部分,激勵科研人員加速研發替代方案,相關產業要做好相對應的準備。”

圍堵中國芯片製造 需荷蘭光刻機、日本材料設備配合

在習近平發表談話前,彭博社曾披露,日美荷三國談妥協議,對出口到中國的半導體制造設備實施新禁令,此舉旨在遏止中國擴大芯片產能的野心。

去年10月,美國拜登政府對中國祭出芯片禁令,防止中國獲得先進的半導體技術或設備。不過,此舉最大的關鍵還需要荷蘭以及日本的配合。

據“數位時代”指出,荷蘭的ASML(艾司摩爾)是目前全球唯一有能力量產EUV(極紫外光曝光機)的公司,7納米以下的芯片都需要依賴EUV製造。日本是材料及設備大國,其中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生產鍍膜和蝕刻設備,爲當前全世界前三大的半導體設備商之一。

 

荷蘭的ASML(艾司摩爾)是目前全球唯一有能力量產EUV(極紫外光曝光機)的公司,7納米以下的芯片都需要依賴EUV製造。(圖/路透社)
荷蘭的ASML(艾司摩爾)是目前全球唯一有能力量產EUV(極紫外光曝光機)的公司,7納米以下的芯片都需要依賴EUV製造。(圖/路透社)

自媒體唱紅中國“芯”

儘管習近平大白話提到科技將面臨“卡脖子”的問題,但是中國網路卻充斥各種“科技自主”、“重大突破”等精神勝利的說法。

“了不起中國”頻道說道,中科鑫通傳來好消息,“多材料、跨尺寸”的光子芯片生產線預計將於2023年建成投產,“這意味中國能真正繞開‘掐脖子’的EUV光刻機,另闢蹊徑實現中國芯片彎道超車。”

“中國龍芯...經過長達20年時間,我國終於在芯片做到國際領先的水平,值得我們所有中國人驕傲和自豪的事,也意味着我們徹底打破國外技術封鎖的步伐又往前邁進一大步。”嗶哩嗶哩(bilibili)網站一個視頻中說。

不只是中國自媒體,臺灣的政論節目也有不少名嘴跟着附和相關論調。蘇紫雲認爲,科學是“硬道理”,不會因爲口頭文青式安慰就能立刻生出芯片來。

他從中國的科學歷史指出,早在1970年代中共就號稱研發出先進芯片的技術,像超大型積體電路(VLSI),但始終無法邁向商業生產。即使中國這兩年集全民之力投入芯片產業,光是去年就倒掉3500多家企業,這就像毛澤東時代“全民大鍊鋼”,可能最後只剩口頭宣傳而已。

 

記者:黃春梅    責編:陳美華 許書婷 何平    網編: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