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與馬克龍、馮德萊恩通話 學者:風險管控

2023.04.21 11:07 ET
拜登與馬克龍、馮德萊恩通話 學者:風險管控 自由亞洲電臺“亞洲很想聊”主持人戴忠仁(左至右)、漢學家瑪麗‧侯芷明(Marie Holzman)、法國塞爾奇-巴黎大學教授張倫。
Photo: RFA

日前,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分別與剛結束訪中行程的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通話。有分析認爲,拜登此舉有"回防"、"風險管控"的味道,但美法、美歐關係不會受到中國的影響。

拜登20日分別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及法國總統馬克龍通話。拜登對兩人訪中一事交換意見,並重申對烏克蘭的支持。

白宮表示,拜登和馬克龍通話討論促進印太繁榮安全的努力,重申維護臺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法國總統府的聲明則指出,兩人就俄烏戰爭發展交換意見,重申保持對烏克蘭的支持。

這是馬克龍訪中主張歐洲不應捲入臺海引發爭議後,與拜登首度通話。

臺灣的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譚耀南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分析:“白宮提到臺海議題,法國總統辦公室似乎沒有提,主要還是在講俄烏戰爭長期化、常態化對法國的經濟和政治的衝擊。”

2022年12月1日,美國總統拜登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華盛頓白宮舉行聯合新聞發佈會。(路透社)
2022年12月1日,美國總統拜登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華盛頓白宮舉行聯合新聞發佈會。(路透社)

拜登強調臺海安全 馬克龍強調俄烏戰爭

譚耀南提到,馬克龍是俄烏戰爭發生後,第一批主動見普京盼調停者,法方對習近平扮演居中斡旋角色期待值遠高於美方而產生落差。馬克龍在中國的表現顯然希望儘快解決俄烏戰爭,以有助解決法國經濟、罷工等內政問題。

馬克龍在中國被捧爲座上賓。譚耀南分析,拜登在兩人結束訪中後與他們通話,有一拉一抬的效果:“拜登辦公室風險控管,馬克龍則是‘進三步退二步’。”

同行的馮德萊恩向習近平強調,臺海和平穩定具有“至高重要性”,單方面威脅要以武力改變現狀是不可接受的。

就拜登和馮德萊恩通話,白宮聲明兩人對維護國際秩序、人權和公平貿易的共同承諾,維護臺海兩岸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拜登重申美國對歐盟的承諾,確保烏克蘭獲得經濟和安全援助。馮德萊恩通過推特說,就歐盟與美國戰略進行很好交流,包括與中國的關係,臺海和平穩定的需要,另提及支持烏克蘭反對俄羅斯的非法入侵等。

2023年3月10日,拜登總統在華盛頓會見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路透社)
2023年3月10日,拜登總統在華盛頓會見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路透社)

法國塞爾奇-巴黎大學教授張倫在自由亞洲電臺《亞洲很想聊》節目上指出,歐洲人這些年強調“戰略自主”、“歐洲主權”,每個國家都是從自己國家利益出發,對馬克龍的表態並不訝異。訝異的是,他表態的時間點和立場。

張倫:法中熱烈不會導致美法衰敗

張倫說:“這樣傳達訊息是不負責任、不清晰的,對法國作爲人權國家的立場、姿態、品牌有極大損傷。且現在是俄烏戰爭關鍵時刻,習近平、普京威權世界擴張的時刻,歐洲內部需要統一協調的行動。”

不過張倫說,他不擔心法中關係熱烈會導致法美關係的衰敗,很多持民族主義觀點的網友興高釆烈,認爲馬克龍會崩解法美盟友關係、出現巨大裂痕,他則完全不相信。戴高樂時代,古巴發生導彈危機,戴高樂總統就跟美國總統肯尼迪站在一起。

馬克龍12日表示,法國和歐洲在臺灣問題上立場是一樣的。但他說,他仍堅持法國雖然是美國的盟友,不會做華盛頓的“附庸”。

張倫就提到:“這幾天,法國各界,包括外交部長、馬克龍的發言人都說,基本立場沒有變化。而且馬克龍回去兩天,一艘法國軍艦穿越臺海,一定事先有佈置,傳遞出他有另外考量;且法國印太戰略直接針對的就是中國。”

侯芷明:馬克龍的說法令歐洲人反感 但激化對臺灣的關注

同臺嘉賓、漢學家瑪麗‧侯芷明(Marie Holzman) 也提及法國軍艦和美國軍艦都在臺海,目的是保護臺灣民主:“很多歐洲人批評馬克龍這麼說。但現在很多人會說,臺海也是我們的問題,要保護臺灣。馬克龍可能是聰明的,刻意地說了一些不好聽的話,讓歐洲、全世界的人更清楚看到共同保護臺灣民主的重要性。”

漢學家瑪麗‧侯芷明(Marie Holzman)。(RFA)
漢學家瑪麗‧侯芷明(Marie Holzman)。(RFA)

張倫猜測,法中每年有好幾百億元貿易,馬克龍當然希望趁訪中拿訂單。馬克龍拋出歐洲不應捲入臺海的說法,是否基於現實政治考慮,私下和中國談判,試圖在中俄之間拉出中國,不讓北京下場攪局、不讓北京提供武器給俄羅斯。

張倫:歐中不脫勾 但要脫險

張倫提到,歐洲已意識到,歐洲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發生問題,這些年試圖尋找其他市場:“歐洲一方面政治態度愈來愈強硬,經濟上依賴仍在中國市場。歐洲人士考慮佈局,保證中國市場不要遏止住歐洲經濟。歐洲內部已有共識,不脫勾,但要脫險。”

德國總理朔爾茨是去年底中國解封后第一個訪中的歐洲領袖,也拿到大筆訂單。侯芷明分析,中國喜歡跟每個國家單獨對話,不喜歡跟整個歐洲對話,這一次就刻意區隔了馬克龍和馮德萊恩:“中國就喜歡把我們分開,跟德國說話、跟法國說話、跟意大利說話,以激化競爭,產生矛盾。有一天歐洲真正用一個聲音說話,我們對中國態度將完全不一樣,會更有尊嚴,但這件事遠遠還沒看到。”

張倫提到,實力原則很重要,德國經濟實力在歐洲無出其右,北京對德國態度相對客氣。

法國塞爾奇-巴黎大學教授張倫。(RFA)
法國塞爾奇-巴黎大學教授張倫。(RFA)

張倫說:“這次習近平確實下了大功夫在拉攏馬克龍,不僅接待規格高,還自己南下廣州親自陪馬克龍私人獨處幾小時、一起看演出。許多人告訴我,珠江兩岸打出法國色彩,北京花了大功夫、下大本錢拉攏法國。說到底,在法德之間、在歐美之間也拉一下歐洲,拉一下法國,畢竟在歐洲是德法雙駕馬車領導。”

侯芷明:德國知道怎麼跟共產獨裁者說話

侯芷明分析,德國前總理默克爾經常去跟中國人對話,改變了德中關係。她知道怎麼跟共產獨裁主義者說話,獨裁者只考慮利益,用很強的語言會想討好你。如果你禮貌、天真以爲,用你的吸引力可說服他就錯了,前幾個法國總統犯相同的錯。

侯芷明說:“(中國的)生意都到德國去了,德國比較懂得用力量說話。當時傳出劉曉波生病,德國馬上說要派專機把劉曉波帶到德國治療;說很美的話,說明我們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表示尊敬和支持,後來沒成功,劉很快就去世了;美國也說會派專機去接,法國什麼都沒有說。最後誰得到劉霞的自由?又是德國,法國什麼都沒得到。跟獨裁者說話需要有歷史背景,否則沒法想像獨裁者的思維方式。”

記者:夏小華    責編:陳美華、何平    網編:瑞哲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